不知道你是不是觉得,好像自己和周围的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到底在忙些什么,为了什么而忙?
你的人生一直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工作、恋爱、结婚……你总觉得这样的生活好像缺点什么,但不知道怎么改变?
你从小到大成绩优异、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在大城市漂泊打拼,努力变得更优秀,但你不知道这么努力,到底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满足别人对你的期待。
你有着一份看似不错的工作,但似乎你并不喜欢,你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直没有变过,但好像很多年过去了,也并没有什么成果。
在人生的中场,我们都很少再提及曾经向往过的星辰大海。一不小心,我们都成了大千世界普通平凡的甲乙丙丁。
周岭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用了三年,从没人认识的写作新手成长为了写作大咖。他的第一本书《认知觉醒》,推出后畅销到一度卖断货。数十万的读者在这本书的指导下,重建了自我的底层认知,重启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认知觉醒》说的是成长心法,那么他的第二本书《认知驱动》则是心法的升级和具体的方法。书中通过对大量事例的分析总结,为你梳理出了真正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的途径。
利他比利己重要
《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被离婚,被迫重返职场,贺涵一路陪伴指导,最终帮助她完成蜕变,实现了职场重生。这个过程中,贺涵的职场金句频频,其中有一句让罗子君醍醐灌顶:你已经不年轻了,不能再靠刷脸去做人生的摆渡船了,你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人家找上你,是要先看一看,你手里有没有拿船桨的。
这是非常诚恳的建议。所谓“有用”就是利他,也是《认知驱动》中反复提到的“价值”。想想看,你愿意主动关注的人,是不是都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独有的价值,而这些价值对你有用。
为什么你一直陷在反复努力却徒劳无功的困境里?因为我们常常思考的是“我想要什么”而不是“我能给什么”。
周岭告诉我们,紧紧盯住价值这个目标,去思考做什么事能够给别人带去长久的价值,才能走出焦虑怪圈,而作者自己就是一个通过写作为他人创造价值最后成就自己的最好案例。
“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只要这件事情,你认为有产出,对自己、对被人都有价值,那就坚持去做吧。在浮躁的人与事中稳下来,你的付出和经历,也终会在以后的某个时刻得到回报。所谓利人达己,大抵如此。
技能比习惯重要
有利他之心,还需有利他之力。
如果你喜欢摄影,每天拍十张照片,这只是你的一个习惯。展示你的照片,把你在拍摄时对光线、构图方面的心得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这就是你的一个技能。
在习惯中,我们容易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沉浸于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可是习惯并不能一定能让我们的努力变得真正有效。想让自己做出点名堂,要靠我们的技能。
“培养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都很有用的技能,这是成长改变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生命精彩的重要基石。”
周岭在《认知驱动》里,告诉我们这个技能应该是“有价值的、利他的、可复制的、跨界的”,而且需要保持耐心去积累价值,在舒适区边缘打磨价值。
书中也给出了“写下来、假设、降低期待、深度联系、跨界“等等具体的策略和方法,都是我们执行中的巨大支撑。
将书里的22个概念用心关联,坚定行动,如此,无论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身处什么行业,通过“输出、价值和反馈”,就会让别人看见,同时也能照亮自己。
《认知驱动》第一页中有一行字很醒目:“送给我的女儿,周子琪“。作为父母,送给子女的,一定是自己在人生中获得最好的经验、最有用的成事方法。书中为我们带来的原则和方法都值得努力地去做,即使并不能创造大成功,只创造了小价值,那也必定会是你我最有光芒的一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