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原生家庭的话题,大都轻易不碰的,容易对号入座,容易受伤。
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又是躲不过去的,因为家有儿女,因为责任。
两者,其实是一回事。所以,一边在理论指导下,纠正自己的育儿道路,不断成长;一边在现象归因中,找到多年的顽固症结,不断原谅。
李教授说,谈对象怕不可靠,问他(她)两个问题就知道,“你家里老人都还好吗”,由此判断他的长辈是否长寿。长寿,取决于很多因素,身体健康没有遗传病史是第一,晚辈孝敬老人,家风和睦融洽也不可或缺。
再问,“你父母关系如何”,夫妻恩爱,孩子被有爱的环境包围,他长大自然也会和另一半相亲相爱;如果家里争吵不断,鸡飞狗跳,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大都会有恐惧的阴影,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另外,如今单亲家庭多,单亲下长大的孩子出现问题的几率要大一些,也是有大量依据的。
那么,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如何跳出来,自我拯救?
教育,无疑是必需品。然而,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强大的意志力。
你在家里感受不到关注,却可以在教室里凭借优异的成绩,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掌声。
你的家庭没有破釜沉舟供养你考大学的力量,但你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迂回战术。
你的父母关系僵硬,恶言冷语不断。你可以走向远方,去欣赏温暖的风景,从花香里感受芬芳,从鸟语中感受温柔。
你可以凭借自己的执着,远离负能量的家,让自己在正能量中汲取爱和阳光。时时治愈,事事自愈。
随着阅历的增长,你会找到不幸童年的成因。虽然难以原谅,但这一切终会归于尘土。于是,你不再同他们争得面红耳赤。而是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尽着自己应尽的责任。
就像苏明玉。
尽管谁也不想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个样子,却难以摆脱血缘的遗传基因。
李教授说,人的心理遗传中包含着祖上的修为。作为父母,你现在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现在的子女教育,还会嵌入你的神经记忆,进入你的基因里,遗传并影响你的子孙后代。
我们已经无法左右父母的行为,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
我们能做的,唯有,做好孩子的父母。择优向善,福泽子孙。我们要为自己的血统和后代着想,注意自我修行,要自律,努力成为好父亲、好母亲。
生命短暂,我们来不及为过去的不值伤身,火灾、洪水、疫情,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
生活不易,我们不仅要为柴米油盐奔波劳碌,还要为愉悦精神创造幸福。
于是,好好活着吧。把好的家风传承下去,把痛苦的记忆封于尘埃。给美好做乘法,把不好清零。今天,从我开始,创造一份优秀的基因,留与我的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