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刚看到书名,我就很想买来看看。因为人们都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喜欢,其它书都是写如何快速被人人喜欢的,“被讨厌”原来也需要勇气啊!建议太受人欢迎的人,或者希望自己成为“万人迷”的人,却自己感觉生活很累的人,来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位日本人。阅读书内容之前,需要先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好处是,为什么他/她会写这本书?他的经历对这个领域为什么有发言权?等等。作者之一,岸见一郎,专业研究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另一作者,古贺史健,自由作家,擅长对话问答体裁。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用对话体写这本书?
对话体是很多经典赖以传世的方式,比如《论语》、《黄帝内经》、《理想国》等,包括苏格拉底的主张,也是后期由弟子柏拉图根据其与年青人的辩论整理的;
另外,阅读对话体我们很亲切,“如师在侧、如友在临”;对话体的难度还在于,要把智慧用平实的语言分享,还要直接说出结论。因此,本书写着困难,读着轻松。
阿德勒是谁?
阿德勒,出生于1870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著书《自卑与超越》等,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也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三大巨头: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三个人的关系,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曾将弗洛伊德视为父亲,后来因为观点不同而决裂。而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年龄相仿,是平等的研究者关系,阿德勒原本是弗洛伊德主持的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后来也因为观点对立而关系破裂。
阿德勒对于心理学的重要贡献:
1. 孕育了现代心理咨询流派的思想种子。比如,“发生什么不重要,怎么看待才重要”是认知流派的种子。关注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人本流派的种子。
2. 认为人的束缚来自于三方面:过去、人际关系、未来。把自我从过去中解脱;社会评价体系和他人期待,会造成人的骄傲和自卑;“现在”是我们真正经历和拥有的,强调当下。
3. 原因论和目的论:阿德勒明确否认心理创伤,认为童年或者经历中的创伤决定不了未来,不能陷入“决定论”。因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目的服务的。
阿德勒认为人们之所以有各种不满,但还是保持现状,是因为变化会带来“不安”,因此,改变需要的是“勇气”。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也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百天写作第二轮,30 / 100 。这本书194页,因内容太过丰富,读书笔记将分为多次发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