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塔”将学习者的学习分为三大类,共十个层级。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学习者首先应该是实际经验的参与者,然后就是一名真实经验的观察者,接着又观察到了真实经验的替代物,最后观察到事物的抽象符号。
与“经验之塔”不谋而合的是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法,其提出了有效组织课堂的模式:从直接经验到图像经验,再到抽象经验,即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由直接经验开始,逐渐向图像和抽象经验展开。
以“经验之塔”为“尺”,“测量”自己高二物理《电场》的教学,颇有启发,反思如下:
一. “语言符号”堆起了的“路障”。高中物理公式多,符号多,用完所有英文字母,还要用许多拉丁字母,每个字母符号背后都有丰富的物理含义,有的字母在不同章节中表示不同的物理量和物理意义,有的字母大小写分别有不同含义,符号字母数量多、变化多、含义多,成了学生物理学习之路的“路障”,这一点在《电场》一章也有体现。
从“经验之塔”可以看出,“语言符号”位于塔顶,属于抽象的经验,且抽象程度最高,要理解这些抽象的符号,应该有大量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学中由于认识不足、时间紧迫、条件有限等主管和客观因素,未能够为学生创造较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可以增加学生直接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活动列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观察与体验(带电体吸引水流、纸片、头发等轻小物体等);经典现象演示于观察(通草球实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验电器、金属球周围电场演示等);表演扮演(请学生表演带电的过程、放电的过程、电场线等);参观展览(观察变压器机箱、变电站、大型静电现象演示表演等);观看图片和视频(电荷转移的过程、电荷的分布、电场线模拟等)。
三.备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考虑,多关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数学基础等,而容易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上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对于理解抽象概念具有重要作用。当学生普遍缺乏必须的直观经验时,教师应该设法创设条件。
四. 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但不等于一切学习都要从直接经验开始,学习更不能止于直接经验,必须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
五. 多媒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作为工具,使教学更为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信息需要不同的传输信道。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展示、解释同一个概念 是必要的,要避免“言语主义”,用抽象级别最高的语言去解释另一种抽象级别最高的符号及其意义,无疑是失败的。
六. 最需要“在做中学”的是低龄儿童,对于中学生而言,“做中学”虽然从实际经验学起,但所学知识太零碎,不能代替系统的学习。
七. “经验之塔”虽然已经老旧,但其思想对于教学有重要启发意义,既是反思教学的工具,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思维工具,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起点低,终点高),使教学内容与方式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