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摘录:这就是著名的“三省”。 曾子,名曾参,孔子晚年弟子,也是最有成就、最受尊崇的儒家人物之一,四书中 的《大学》就是他写的。而“吾日三省吾身”,是他创立的影响巨大的修身方法。 每天三次省察自己,问自己三个问题。
“忠”,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是尽心,尽自己最大努力。替人办事,尽心竭力 了吗?
第二个问题,“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朱熹说“以实之谓信”,就是实心相与。这个“信”,不只是说到做到, 言而有信,而是时时刻刻,对谁都真心实意,没有虚情假意。
第三个问题,“传不习乎?”这是讲学习了,“传”,是传授;习,是“学而时习之”的习,是温习、练习、演 习。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温习了吗?练习了吗?
所以儒家说要戒慎恐惧,时刻警醒自己,这就是修身的自修心法了。
学:吾日三省吾身,每天三次反思自己,反思什么呢?三个问题:1、替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2、与朋友相交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
思:吾日三省吾身是儒家修身非常重要的方法,想要改变自己,就需要从观察自己的言行并及时规范自己的言行开始。此篇孔子的弟子给出了观察自己言行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为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这一点可以反应在工作上,以及受人之托上。工作上是否认真把工作做好,而不是敷衍了事,别人的托付是否尽心而为,而不是看自己有多少利益再决定使多大力。所以对于别人的嘱托需要谨慎答应,答应就要尽心而为,如果评估自己做不到也不要夸下海口,为自己和他人都带来麻烦。从佛教徒的角度,别人的事就应该当成自己的事一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尽己。
第二个方面,与朋友相交是否诚信?此信为实心想与。不能虚情假意,这一点也很难做到,一方面在世间每个人交往可能都抱有不一样的目的,时时刻刻对所有人都保持实心实意,确实很难。但是从修心的角度就非常重要,是不是能够将所有人都平等对待,不参杂私欲实心实意,别人负我也没有怨恨,这也是一种菩萨的境界了。
第三个方面,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否及时温习,老师交代的功课是否及时完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我们找老师学习就是为了道,这么重要的事情,既然在茫茫人海中遇到的好的老师和好的学问,老师也不吝啬的赐教,如果不能及时温习与练习则是浪费了这一次宝贵的人生机会。
行:每日观察自心,从这三个角度反思自己的言行,更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心。今天老师教言:人之所以很多事事与愿违,一直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期望跟现实总是打架,残酷和无常比预计来的更快,很多的结果往往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这一切因为缺乏关键性的三个问题,没有慈悲,不知因果,不观自心。观自心,是体察因果,培养慈悲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必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