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由美国作家J.D·塞林格所著,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一经出版便受到青少年的追捧,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学生时代的我当时对这本书也充满了期待,觉得光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书名就充满了诗意,认为这会是一本描述美好的书。但当时读完几章就看不下去了,他妈的他妈的是开口日常,期待的美好瞬间变成了他妈的粗俗,让当时的我果断的弃了这本书。
再次读来缘于儿子买了这本书,无聊的我便随手翻起,依然还是记忆中的他妈的他妈的,却是读出了霍尔顿·考菲尔德的孤独、挣扎又被迫接受现实世界的无奈。
霍尔顿·考菲尔德出身于纽约中产阶级家庭,过着优渥的生活。按照世人的标准他应该是好好读书,以便将来考个名牌大学,买名车,买房产,这样才能出人头地,这样才符合他的出身,才能与他的家庭地位相匹配。可是他并没有按照人们预想的、既定的路线去走,而是接而连三的被学校开除,潘西已经是开除他的第四所学校了。
他不愿学习,因为在学校里就是谈女人,谈酒,谈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假模假式他真的厌透了,在虚伪的世界里他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孤独无助的他叛逆、厌学,他想逃离这个虚伪的地方,逃离的方式就是五门功课四方不及格再次被开除。
深夜里他提着行李箱走在深一脚浅一脚的雪地上,离开这个被人们称为还不错的学校。雪还会融化,而他的心却一点一点积攒成冰,带着失望,带着不被人理解的孤独,用表面的叛逆掩盖着内心的孤独无助。
他有勇气离开潘西,却不敢回家,因为他不想让妈妈伤心。他知道弟弟的离世妈妈还一直在伤痛中,而他本应该好好读书,做一个让妈妈骄傲的孩子,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学校开除,可是他更想追寻自己内心的方向,他无法面对这个虚假的世界。
回到了家的城市,他却选择了在这个城市游荡。在电话亭打着电话想着自己所能想起的人,邀请别人来陪自己消磨时光。他住着自己看不起的小客店,混迹于夜总会,和虚伪的女友约会,甚至在冲动下召妓女……。他以成年人的方式做着与自己年龄、身份都不相符的事情,想通过感受成人世界的虚伪来麻痹自己,逃避自己的内心。
“我会用我挣的钞票盖座小木屋,余生就在那儿住。”这是他的愿望。于是他决定逃离,逃离前偷偷溜回家与妹妹告别。
然这就是全部麻烦所在,你永远找不到一个不错而且安静的地方,因为不存在。
他对妹妹说:“不管怎么样,我老是想象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有几千个人,旁边没人——我是说没有岁数大一点儿的——我是说只有我。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但这是我唯一真正想当的,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
“我是说在还没做一件事情之前,又怎么会知道将来怎么做呢?”守住“麦田”,守住这片净土,不让奔跑中的孩子掉下悬崖,悬崖下就是成年人的世界了,成年人的世界有的是虚伪、卑鄙和道貌岸然,跌落下去就是险生环生。
最终,他选择了回归家庭,选择了对妹妹的守护,也许他在妹妹身上看到了希望,也许正如书中的他所说:“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有多少人在年少时都心怀梦想,却又在一次次的梦碎后选择了妥协和顺从,是成长也是一种痛。好在我们还可以做一个守望者,是希望,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