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问我的状态,我都只有一个字:“忙”,好像工作一直赶着我往前走,早上起床匆匆忙忙奔向单位就忙得不可开交,中午休息与朋友聊聊天,或者自己一个人看看书,接着又是一下午的忙碌,有时候甚至需要加班来完成当天的任务,等到晚上回到家里,早已精疲力尽,没有精力运动健身,只是翻看一些消遣性的书或者看些不过脑子的剧,最大限度的让自己的脑子不要进行高难度复杂的任务,然后结束一天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我因为胃疼,请了一下午假回家休息,回到家看了医生吃了药,刚躺下没多久,就被一个电话吵醒,没错,是单位的电话,我当时脑子嗡的一声,我告诉自己要拒绝,可是我还是不争气的接了电话,不争气的对突如其来的工作说了“好的”。挂掉电话后,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我总是那么忙,我仔细回想了我的分工,好像很多工作并不是我的职责范围之内,可是我总是接下这样那样的项目,(我不想吐槽单位奇葩的分工模式,之前一位领导对突发性任务的分工原则就是,第一眼看到谁就让谁干)。之前有一位同事给我的评价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好同志,不管手上有没有活,遇到事情从不推脱。虽然她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称赞,这点我敢发誓,可是我内心却是抗拒的,羞愧的,这也就是说我是老好人,不懂拒绝。
这是病,得治
我不是开玩笑,在看了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以后,我知道原来这是一种病,叫做“屈从型人格”,屈从型人格严重了就是一种神经症。典型的表现有两种:
愤怒逃避型:这种类型的人不同程度的害怕冲突、别人的不喜欢和批评。这类人不会投诉餐馆服务不好,不敢去商店退货,避免任何形式的争辩和辩论,很少请求别人做某事,遇事总是息事宁人、委曲求全,无法面对带有人际关系的竞争环境。因此在评优选先,恋爱关系,利益分配等等问题上一塌糊涂。
认可追求者:这类人和愤怒逃避型相反,他们总是寻求他人赞扬、谢意,从不拒绝别人,尽力使每个人都喜欢自己,为了最求他人的认可,即使自己并不情愿,也会从潜意识里服从他人,并作出服从的举动。
很多人都或轻或重地得了“屈从型”人格这种病,你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小测验对自己进行诊断:
我应该总是满足他人对我的要求或期望;
我应该照顾周围的每一个人不管他们是否向我求助;
我应该总是倾听每一个人的诉说,并尽力帮他们解决问题;
我应该始终当个老好人,永远不伤害任何人的感情;
我应该总是先人后己;
我应该永远不说“不,不管是谁给我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或请求;
我应该永远不让任何人失望,不管以什么方式;
我应该始终保持愉快和乐观,永远不在他人面前表现出任何的情感;
我应该总是尽力让别人满意和高兴;
我应该尝试永远不拿自己的需要或问题去麻烦别人。
这里面的每一条都会给你带来压力,让你不快乐,甚至经过积压,让你产生愤怒。毕竟,除了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还是应该有所选择,为自己争取时间、空间和自由。
聆听自己。这一点针对“重症患者”,很多人习惯于为了不让别人失望而委屈自己,时间久了,甚至忽略了自己内心的不快,或者压抑自己,或者把这当做正常状态。有一种浅显易懂的情况,假如你正在高铁上,你的座位靠窗户,这时你感觉到自己有轻微的如厕需求,可是你要走出去就得麻烦你旁边的乘客起身,也许他正呼呼大睡,你在犹豫要不要摇醒他,你想万一摇醒他,他可能会愤怒,所以你决定忍一忍,等他醒来。这就是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冲突,而忽略掉自己身体发出的讯号。因此,在他人向你提出要求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时间,听一听自己心里的话,看看自己的主观意识是否情愿。
强化自我评价。一般来说,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对于“屈从型”的人来说,他们更多地把外部评价当做认知自我的标准,这种情况在认可追求者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这类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获得他人的重视,即便这种行为是自己不情愿的,他们把他人的评价当做自己的价值标准。通过强化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自信心,经常的自我肯定能够使自己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坚持自我。可以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每天记下一件积极的事,并写下针对这件事的正面自我评价。
表达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需求对“屈从型”人来说尤其困难,如何以清晰、自信的方式传递拒绝、抱怨等冲突型的信息。在开始之前,要先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及语调语气,自信地站姿或坐姿、勇敢地看着对方的眼睛、没有多余的小动作、坚定的语气能够使自己感觉到自己不会处于劣势。《可爱的诅咒》一书中分享了一个表达自我需求的小技巧——三明治技巧,就是把否定夹在两层恭维或肯定的话中间。这可以为你对请求或邀请的拒绝提供一定的缓冲。例如:
你能请我帮忙我非常荣幸,然而,我这次帮不上你的忙了,非常感谢你能想到我,这对我很重要。在使用“三明治”技巧时,一定要语气坚定,不要让对方以为你只是客气。
敢于让别人失望。对于“屈从型”人来说,不去表达自我需求更多地是怕对方失望,对方失望后,便会担心对方会不会生气,会不会不喜欢自己。但是我想说的事,你真的想多了。假如对方是你的好朋友,你在表达自我需求并拒绝对方后,他如果不理解你,生气,那请问,他还能算做你的好朋友吗,假如对方只是一个不太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那么你又何必那么在乎看法,就算对方生气了,愤怒了,那只是他的情绪,他的情绪需要他自己处理,与你无关,你只需要勇敢表达自己,况且,很多人尝试拒绝对方后,发现并没有产生自己预想中的冲突,反而得到对方的理解。
本文仅针对那些受尽委屈的“圣母”,而不是让人们拒绝应该做的工作,放弃应有的善意。每个人都有权利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