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110――再论立志
(2020年6月1日)
读了《与黄诚甫书》一文,对“立志”又有了新的见解。
文中写到:“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对于志之所向,说了三个方面:道德、功名、富贵。也代表了三个层面的人。
志于道德者,对于功名利实禄看得很淡,根本不影响其心之所向,也是成圣成贤之志。比如阳明先生一定就是志于道德者,也是我们学习阳明心学的初心,更是我们所立志所向。
凡是致于道德的人,他们的内心都是很纯净的,对于世俗的偏见根本不懈一顾。看似我行我素,与现世众人行事相异,但其内心是高洁的、一尘不染的、似童心的。我自己就这样,我总感觉到我一心想致力于圣贤文化的学习,也认为自己是时时学习圣贤文化的,一有了这个想法,就认为与众不同,就认为自己言行方面都要向圣贤看齐,遇到有损别人之事时,就会用圣贤的标准来践行。
比如,挤公交车,人家都拼命地往前挤,想早上去占个座位。而我不这样,我想让别人先上,先人后已,我不想去争。即使我早上了车,我占了座位,看到很多人没有座位,我在那里坐得也不自在,还不如不坐呢,就有这种感觉。在别人看来,也许是有点憨,但我就是这样做的。我不认为自己修养有多高,但起码毫无占小便宜之心;我虽然品性不是多高洁,但我不想争名夺利,只想凭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做人做事。
凡是致于功名的人,其内心是很纠结的。一直醉心于功名的人,也是心很累的人。历史上白起杀妻拜将,易牙、竖刁杀子割肉等,都是为了博取功名,而伤害家人、自己而不息,现在代官场更有不知廉耻地求取功名更是不胜枚举。这种伤人害已的事情,都是功名惹的祸,说白了,都是追求功名之心所引起的。心之所向功名,是多么的害人。
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因为在属地最高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天天忙,以至于没有多大事也要靠时间,结果在孩子小时,作为家长我疏于管理,错失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现在一想起来就有点后悔。要说没有功名之心不现实,在那个大染缸,势必会被染色的,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过于追求功名,势必为会功名所累,心会很累。有功名之心也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
凡是致于富贵者,往往为钱所累,当然致力于富贵的人,未必都是为钱,但绝大多数如此。有钱的人是富了,但未必贵;有地位的人是贵人,但未必富,二者往往很难兼得。特别是当今社会,有权者也用权获利,伸手必被捉;有钱人,想用钱买官,已经没有市场。追求富贵没有错,但真正想二者兼得何其难哉。对于富贵,我内心中一直不感冒,没有趣。所以也没有什么多深的感悟。
总之,我认为,学习阳明心学,特别是学习《与黄诚甫书》一文,对于立志又有了新的看法,看淡功名、看轻富贵、致力道德,培养身心,提升修养,是我志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