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的衣裳
春天来了,即便是我们这里的北方小城,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桃花粉面争妍,杏花含苞待放,迎春也有了一丝淡淡的鹅黄。
垂柳长出了嫩绿的柳芽,柳条也在春风的吹拂下愈发温柔起来,长长的柳枝像少女的发丝般轻抚过往行人的肩。小溪叮咚作响,汩汩地流向希望的田野。
就是下点小雨吧,小雨里也裹挟着春泥的气息。春天的气息令人着迷,一颗向往远方的心便渐渐萌发,蠢蠢欲动。常听人提起向往诗和远方的田野,是啊,我也喜欢诗意的生活,也向往着远方。
每每想到《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流浪......”那颗向往远方的心便开始活了,我也想四处流浪,想跟人说,我的故乡在远方。
但是现实中往往有太多的无奈,流浪难以成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过诗意的人生。其实诗和远方与现实的差距只是一颗闲适的心。
上学时学《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读着这隐逸的文字,心中亦生向往,但这桃花源不过是陶渊明将理想融于现实的一处海市蜃楼。而诗人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正是对心中有诗意,便处处是远方的最好诠释。
我心中理想的居所便是这样一间茅舍,不一定远离喧嚣的世间,但一定要有一圈篱笆。篱笆上爬满藤蔓,篱笆里植上一簇野菊,院中有棵桃树,桃树周围种上一些时令蔬菜,篱笆外便隔离了尘世流年。
每逢闲适的日子,邀三五好友,围坐廊下,山间野菜,把酒言欢。喝到高兴处,一展歌喉,击掌做拍;长袖曼舞,敲鼓为和。
这种意境,难,也不难。如果身有闲适,我便行遍万水千山,去看看别样的风景,去感受异处的情怀。如果囿于体制,囿于家庭,那有颗闲适的心也好呀,谁说当下的生活就是苟且呢。我认同的心境是,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心中的桃花源是心灵的最深处,是最远的远方,是与自我对话。其实,这最深处却最难企及,也许是永远到不了的远方。人只有能够与自身和谐,才会到达这个心灵的远方。
每年的春日,当杨花落尽,嫩嫩的叶芽伸展开蜷曲的身子,那个时候的杨叶是最美的,此时杨叶的嫩绿,比起柳叶的鹅黄更要略胜一筹。
就在这一片新绿里,我便会去郊外踏青。离家不远的一处田野,有一个果树园,花开满枝,蜂飞蝶舞,好一幅春光烂漫的天然画卷。
我兀自在那感叹,农人却步履匆匆毫不侧目,想来是习惯了这方风景,并未以为然。这便是,熟悉的地方就没有风景吗?农人眼下的田间生活,不正是城里人孜孜以求的远方田野吗?
那么,历代以农耕为生的人,他们的诗和远方又在哪里?在鳞次栉比的广厦,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雅间?人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微信文章,作者先是生活在都市,后惧于高房价回了家乡,再后心有不甘,又折回都市,房价依然高耸,不得已又回家乡。后来又对都市的生活心向往之,罗列了大都市的各种优越,小城镇的各种不堪......
其实,当他在都市时,未必不知道小城镇的闭塞,居于小城镇时,也不会不知都市的房价,可是如此反反复复。其实,就是一颗攀比之心,若是没有活在当下,心便总是无处安放。
在我看来,都市有都市的繁华,乡间有乡间的闲适,完全要看自己的心之所向。有能力的时候,便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只要心安即可,“此心安处是吾乡”啊。如果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心里便永远没有快乐的时候,那么,无论生活在哪里,都离不了自认苟且的一声叹息。
人们总是喜欢问生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就像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百个林黛玉一样,生活从来没有定式。好的生活,是活着不累。累有身累,有心累,这个累,更偏重于心灵上的累。
一个人如果能够以TA自己的想法活一生,那么无论TA生活在都市还是乡间,无论TA是高管还是农人,TA都活出了生命的本真。其实,生命原本没有高下之分,那么生活也并不应该有高下之论。只要适合自己便是高质量的生活。
前日看到一篇文章,建议在子女孩童时代,最好生活在乡下,那里有真正的童年。其实童年是什么?童年是天真烂漫,是父慈母爱,是游戏与伙伴。
乡下的孩子有很多的野趣,期间锻炼了身体,与自然有了亲切的拥抱。城里的孩子可能更多的是电玩,或许锻炼了思维,与幻想做了火热的交往。但若两个孩子交流起来,更不知是哪一个眼中燃烧着更炽热的渴望火焰?
所以,没有哪一种生活更好,只有哪一种生活更适合。就像黄昏时分天边的一抹红霞,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是不一样的风情。
只要我们心中有着诗意,其实无论在哪里,都是最美的地方;无论在什么年纪,都是属于自己最好的年华。春天来了,且将诗酒趁年华,无论身赴田野溪边,还是心中修篱种菊,心之所及,便是最美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