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铁杆的武侠迷,这点似乎毋庸置疑了。除了其中极少的一部分自己未曾看完外,大部分武侠片起码看了不到三遍以上,而每一遍之后,似乎总是能够收获不同的感受;每一阶段,也能有不一般的的感情。自己是不太喜欢篇幅过长的文章的,这与个人秉性似乎有较大的关系。
所以阅读小说对于我来说,感觉更像是一种”寂静”中的“折磨”,尤其是武侠类的小说,更是坐不住。只能别求他法,透过电视剧,来填补缺憾了。往年的每部新出的武侠片,几乎是必看、追着看。只是最近的几年的武侠片越拍越离谱,越拍越神奇。拍到连小说的作者都按捺不住了。无论是新《笑傲江湖》、《仙剑奇缘》、《《花千骨》还是《云中歌》。或是改性太监变成女的,或是看画面如同看颜色一般,看得使人眩晕,一度的追求画面的制作效果,一度的追求华丽,使人看起来完全失真,无半点情景可言。这一点尤在《仙剑奇缘》和《云中歌》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科技使人类进步,假的却越来越真,真到毫无掩饰的表现出自己的假。也让自己慢慢的失去了对武侠片的少许兴趣,更拾不起半点感觉。只是平静之中偶尔会有一丝意外的收获,机缘巧合下看了别人在看《琅琊榜》,得空时搜出来看了下,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这部影片。没有特别虐心的情节,当然,我也不知道虐心为何物。没有华丽的画面感,真实却又理想,和现实总是擦边,这大抵是艺术追求的效果吧,无可厚非。
我不是胡粉,更没有说喜欢哪位演员的习惯,纯粹是奔着它的细节去了。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这位昔日的少帅,如今窝缩在面目全非的躯体上,一叶扁舟加箫声,使得船上的人震惊,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看不出有何惊天的本事,竟令江湖中人畏之敬之。往后看时,已得答案,江左盟主不过是在别人落魄之时,给予援手,不问来历,不论吉凶,全凭一个诚字。这根深蒂固的“义”字文化,似乎是武侠剧里面的一个经典之作,少了它,便没有了武侠这么一个说法。
盛名之下,招蜂引蝶,初次进京,便被太子与誉王相上。真是故人在前全不知,为的奇冤进京来,党争朝斗争人才,最终皆丧此人手。纵使梁帝多猜疑,最终也不过整个金陵都在一人的使度中。只是觉得有些可笑,不知当年的景琰和霓凰是否曾对林殊说过这般话语——纵使你化成灰我都能认识。巧用三稚子迎敌为红颜,他人笑称苏先生。这样的情感反比《花千骨》中的杀阡陌来的真实。老杀的“你若敢为门人伤她半分,我便屠你满门;你若敢为天下人伤她半分,我便杀尽天下人”。引得无数少女引为经典,杀姐姐的爱该是多么的伟大啊?当然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豪言壮语,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现今各类有关心灵鸡汤的书籍越出越多,人们似乎对于鸡汤这一类词语特别的免疫,朋友们在“伟大而又神奇的”空间里,遇到汤类的都唯恐避之不及,或是心生厌恶。于是在群里会发现有些话换了个方式出场,比如说鲜鱼汤、鱼灵鸡汤。好端端的话语,竟为了避人耳目,把自己弄得畏首畏尾的,着实可笑得很。
本为琅琊而来,却又无端扯远。
剧集太多,记忆有限,似乎是记不过来的。只是有那么几个细节还是能够在脑海里存上那么一段时间的,当萧景琰递给林殊一颗鸽蛋大的珍珠时,为的是十三年前的承诺。东海之行,鸽蛋终给。他问林殊你不说点什么吗?他回过头笑了笑,这是你当年答应我的,我只不过是晚些取而已。你所说的,我未敢忘;我可以无礼到拿了还不用说谢谢,多余的话都会让人觉得陌生。另一是蔺少晨跟林殊争论后,转身走去,林殊问了句你去哪?他回答说官府募兵处应该还没有关门,我去报个名,到时只求少帅收个亲兵。你答应我的,可以不用做到;我所说的,却不能食言。这两个画面看得我笑的停不下来,是那种会心的笑,为那种默契中的幽默。
可以看看苏先生手段的高明之处,本是奔着携靖王起的目的,却没有直接辅佐,而是穿插于太子与誉王之间,逐渐的扳倒各部的人马。高明就高明在这,若是靖王上位,必会成为众矢之的,举步维艰。很容易一步失而无局,且让其暂且退避其后,让与他人争去。这一点与东方彻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往好了说,是你的终究是你的,往差了说,这就是一种谋略。
结局却是最好的。十三年就已死了的人,也该死了。
这一点与国内好多的影视不同,大部分都能让人猜得到结局。一曲片尾曲《赤血长殷》,我早上足足听了十遍,这风雨一路,他一人走,发觉古曲风的乐曲,也会是这般的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