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谈吃鸭

    黔之东南,小城三穗,自古有养鸭传统,中国地方四大名鸭之一的“三穗麻鸭”就生活在这里的山水间。三穗县境内无大江大河,但溪流众多,178条河沟溪泉,水流平缓,鱼虾丰富,为麻鸭的生长提供了嬉戏撒欢的条件。游弋清泉,饱食鱼虾的麻鸭出落得小巧紧致、肉质鲜美,引得一众“老饕”竞相吹捧,将其奉为鸭中翘楚。

   我与淑女无缘,自诩“吃货”,长于鸭乡,自小见鸭、闻鸭、食鸭,对鸭情有独钟,食之不腻。可惜不善厨艺,无法自解谗虫,不过这不能阻碍我对美味三穗鸭的追逐,因为我信奉---“混”便是王道。

    小时母亲烹鸭,简单至极,大小适中的鸭块猛火爆香,不加花椒等其它佐料,只用数段青椒几片老姜,洒上盐,淋上一勺酱油,加盖闷熟即成。通常是一闻到透出的缕缕肉香,便飞奔进厨房,这时母亲总会夹上一块喂进我嘴里:“来尝下,熟了不”!我必是狠咽一口已流到嘴角的垂涎,仔细咀嚼后才不甘心地吞下肚去,想必自己饭前偷吃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以至于后来为人妻、为人母都未能改变! 如今,母亲早逝,我又属好吃但懒做之流,想来这一母女间传承的小游戏将在女儿这一代结束,也好!倒可培养闺女淑女气质,免得日后落下女不教,母之过的罪过,不过见她手捧骨头的啃食状,只怕我是一厢情愿!遗传的力量岂能轻易改变?

   婚后跟着夫“混”食堂,掌管伙食的大师傅是 做菜高手,每天变着花样将几十号人的嘴和胃招呼得开开心心,服服贴贴,摆弄鸭子自是不在话下。大师傅炒鸭,姜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配角,且以微辣多汁的嫩姜为首选,两斤重的三穗鸭配上一斤嫩姜片一同翻炒,看两种食材在大师傅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下噼叭作响以金黄的颜色完美搭配,等待的过程简直是一种煎熬!这种姜汁浸润的做法,增加了味道的层次感,嫩姜爽脆,微辣不烈,不会抢走主料的鲜香,反而让醇厚的肉味更加生动跳跃。每每碰到食堂炒鸭,大伙必是食不尽兴咂咂欠口,只怪大师傅小器。

 三穗麻鸭系列美食是本地饭店食肆的招牌,但要将小小麻鸭做出功夫、做出特点并非易事,见惯吃刁的当地“吃货”一尝即知鸭是不是本地生养、品种是否正宗、厨师火候是否到位、调料搭配是否合理。许多酒店大厨也在菜品推陈出新上绞尽脑汁,但不知为何,吃来吃去总觉得加入过多佐料,有种味多杂乱分不清主次的遗憾。相对不肥不腻,鲜香细嫩的三穗鸭来说,保留其肉质的纯粹才最精妙。记得一次下乡到农家,主人热情,宰自家放养的三穗鸭待客。除盐与姜,调料全无,柴火大锅,自产菜籽油打底煸炒,一瓢山间清泉便是现成高汤,再下一两把自家地里的小白菜。一伙人围坐灶间,那感觉,是充满尘世烟火的极致美味,但这种邂逅往往可遇不可求。

其实就个人口味而言,在众多烹饪方法中我最爱的是卤制。整只料理的方式完整保留了其小巧苗条的体型,而卤水浓重的味道也与清瘦的鸭肉相得益彰。食卤鸭的最佳境界是喝着啤酒大块撕扯,第一口囫囵、第二口咀嚼、第三口细品,接下来可边吃边研究,揭开酱亮闪光的鸭皮,看无一丝脂肪的鸭肉泛着温柔的颜色,阵阵香味直冲鼻翼,添、抿、咬、吸......用尽各种唇部动作,获取口舌之间的莫大享受。啧啧!真是啃得酣畅淋漓,食得随意痛快!

到哪才有正宗的美味三穗鸭大快朵颐呢?“吃货”总结:莫登大雅之堂、莫拣洁净之所,市井菜场、街边小店,草根地气、值得一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