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这里有一个读高中的女孩,看到高考恢复后,最底层的老百姓通过高考,逆天改命,成为天之骄子。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取大学!
高考如期而至,女孩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畅想着自己也能有“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高光时刻。
第一次高考,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痛苦,她以几分之差与理想失之交臂。她想着自己贫寒的家庭,想着过度操劳而早衰的父母和佝偻身子的爷爷,她悲从中来,她迫切地希望通过高考来改变家庭的命运。
她擦干眼泪,重整旗鼓,准备复读再战。父母和爷爷想尽办法,凑够了他的复读费。时间倏忽而过,两战两败,她还是差那么一丁点的距离。
家人知道女孩的心气高,心有不甘,但家贫实在拿不出钱来。看着女孩哭肿的双眼,爷爷找遍了家里,看看有没有值钱的东西,老人家一心想着凑够孙女的复读费,他果断地卖掉了自己的棺材。
老人瘦骨嶙峋,还要荷锄挑担,如同唐代诗人施肩吾笔下的山中叟:
老人今年八十几,
口中零落残牙齿。
天阴伛偻带嗽行,
犹向岩前种松子。
八十年代的高考,经历过的人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甚至连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都经历三次高考,才考取了杭州师范学院。
尽管女孩拼尽全力,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所谓认命,就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她默默地回到了家乡,过着普通女孩的生活。每当她出门,附近村庄的人们就会悄悄地议论:就是这个女孩卖掉爷爷的棺材去读书!
我们这里的八十年代,农村还是很闭塞,走的是石子路,点的是煤油灯,更没有什么门路去打工。本地有一男孩,虽然只读了小学几年书,但脑子活络,他搞点小副业,家里的日子过得殷实。对知识的向往,让他对这个农村秀才女孩各种追求,女孩也只好矮子里面挑将军,与这个男孩结婚,后来他们生了三女一儿。
九十年代,随着打工潮的涌动,男人去江浙一带打工,女人在家照顾孩子。在农村,读过书的人更懂得培养子女。
男人在外开了一个大理石加工厂,厂子慢慢扩大,钱越赚越多。孩子也慢慢长大,有妈妈的悉心培养,孩子们一个个考取大学,如今有两个女儿做老师,一个女儿在事业单位上班,儿子在上饶银行工作。
正如著名主持人杨澜所说: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就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又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的最好目的在于,你会发现凭借自身阅读构建起来的小世界,能以体恤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
如今同龄的大多数人在农村照顾留守的孙辈,而她衣着光鲜,往返几个城市的儿女家,过着别人羡慕的旅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