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酷啡生涯
做喜欢的事,还是做擅长的事?这是一个回答起来很难的问题。
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实也不难,因为这个问题带着一个假设:做喜欢的事当前不能马上变现(或者可以变现的钱特别少、无法支持你和家人的生活),擅长的事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事。
如果一件事情你喜欢、而且也能通过这件事情来赚钱养家,那当然要做喜欢的事;但如果喜欢的事不能马上赚钱、或赚得特别少,那在做擅长的事(职业的交换原则)的同时,看看这个擅长的事儿里能不能放一些你喜欢的元素,或者逐渐把喜欢的事做成擅长的、赚足够多的钱。其实,这就是一般转型的路径,把本职工作(擅长但不喜欢的)和转型方向(喜欢的)两个事情同时做,直到喜欢的事可以赚钱养家,就可以转换跑道,全职做自己喜欢的事。
1. 先做擅长的事,但也不要丢掉喜欢的事情
蔡康永曾经写道:“别随性地想把兴趣变成职业。只是兴趣的时候,不需要任何人点头。你爱怎么唱歌、煮菜,爱怎么设计你家或投资股票,都是你自己的事。一旦把兴趣变成职业,就需要遭遇的每个人点头。兴趣变成任务,花园变成了战场。与其做喜欢的事,不如做擅长的事。留着花园种花吧。”
其实他的话也有一番道理,喜欢的东西我们可以去体验,但不一定当成职业。比如我们喜欢唱歌,那就跟朋友去KTV一起唱歌就行,不一定要当歌手;比如喜欢画画,那你在空闲时间在家里画画就行,不一定非得去当穷困潦倒的画家。
兴趣就是你喜欢的感觉,但是一个人喜欢的事情会有很多种,比如我会喜欢读书、骑行、咖啡、跟人交流、写作、瑜伽、游泳、旅行、减肥、学外语、画PPT(曾经)、吃美食...
兴趣会分三个层级,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志趣。感官兴趣就是直观兴趣,指的是通过直观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比如喜欢买衣服,冰激凌很甜,烧烤很香等等;所以血拼、听歌、看电影、旅游基本都属于这个层级的兴趣。
自觉兴趣:在情绪参与下,人的大脑把兴趣推向了思维,产生了更加持久的兴趣,也就是自觉兴趣。比如觉得歌曲好听,于是去了解了背后的寓意及故事;觉得烧烤香,于是去学习了做法,即烹饪等等。
志趣:基于感官及自觉认知能力,注入更加深层次的动机:志向和价值观,于是就构成了志趣。这已经不仅仅是兴趣,而是我们把感官兴趣通过自学变成能力,通过能力寻找平台价值,在众多价值中找到自己最有力量的一种生涯的管理技术。
2. 从擅长的事逐渐过渡到喜欢的事情
做喜欢的事(变成职业),即让兴趣变成志趣,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通过投入把感官兴趣变成一种能力、让它变成你擅长的事情。比如你喜欢吃,刚开始仅仅是感官兴趣,你是“吃货”,但当你把吃过的东西整理、并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分享出去,这些被很多人认可的时候你可以做美食家甚至是美食评论家,就变成了一种职业。比如你喜欢唱歌,刚开始仅仅是麦霸,但你真的很有天赋而且不断培养自己的歌唱能力,上了一些唱歌比赛并拿了奖项,那你有可能成为歌手(职业)。
美国有一个乐高积木艺术家(这确实是一种职业)叫南森·萨瓦亚(Nathan Sawaya)。
1973年,南森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的Colville,但他在俄勒冈州的Veneta长大,两个城市很像,都是人口4千多的西北内陆小城。但生长在闭塞小城的南森是个文艺boy,从小喜欢绘画、魔术、动漫和讲故事,当然,也喜欢玩乐高(感官兴趣)。
10岁那年,他想养一条狗,可爸妈不同意。于是,他用乐高自己做了一条真实比例的乐高狗。这让他发现,原来乐高可以不照着说明书做,想怎么玩都行。
儿时的经历,浇灌出了南森艺术家的内在,但长大以后,南森却走上了一条安全的职场之路:199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法学院,随后进入著名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年薪6位数。
每天,南森结束一整天西服革履、漫长无聊的工作回到家,内心深处的艺术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出来透口气,于是,他开始做乐高,南森开始挑战自己用乐高做大雕塑,他建了个网站——Brick Artist,以“积木艺术家”的身份秀作品。然后,请他用乐高搭东西的活儿就从全球各地找上门了,有各种机构,也有个人,比如请他用乐高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塑像。
南森发现,他上了个新台阶:“我能用这个赚钱了。”(喜欢的事情终于变擅长、而且也可以交换价值了)
然后,南森就开始了他为期18个月的“双重生活”:白天,严谨的律师;晚上,乐高艺术家。
2004年的一月,因为访问量太大,他的网站挂了。这让南森意识到:“是时候改变了。”
于是,他决定辞职,在纽约创办工作室。南森告别了年薪6位数、稳定安全的人生路,走上了一条充满冒险、下个月房租都不知道在哪的路。
更可怕的是,当时南森还有10万美元的学生贷款要还,好在,尽管有艰难的时候,但南森靠接活挣的钱还能维持运营,不用去做兼职。
三年后的2007年,南森获得赞助,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开斯特艺术馆(Lancaster Museum of Art)举办了个展——“Art of the Brick”,积木的艺术。
这是全球第一个乐高艺术展,意味着用乐高积木创作的艺术品获得了主流认可。
展览大获成功,作品《Yellow》更是风靡全美,成了史上最著名的乐高艺术品之一。
作品《Yellow》,图片来自网络
3. 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
职业生涯理论有三阶段模型,它揭示了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的生涯会分为生存期、发展期、自我实现期三个阶段。
1)生存期(job):以生存为核心目标,以能力为核心职业匹配要素
2)发展期(Career):以发展为核心目标,以价值为核心职业匹配要素。同时兼具发展事业的责任。
3)自我实现期(Calling):以兴趣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目标,以兴趣、能力、价值观三者为核心职业匹配要素。
其实我们父辈的生涯发展线只有两条线,生存线和职业线,并没有事业线,因为对他们来说职业就是他们的事业,如果你有铁饭碗那你就牢牢保住你的铁饭碗,一直到退休就可以。
而且我们这一辈很多人估计也只有两条线。
不管是什么职业,你的职业线总逃不出抛物线。如果你是属于一个老老实实被生活所安排的人,也不想折腾,那你就像跟我们父辈一样,尽可能在职业期攒更多的钱,尽量节约开支,多存钱与投资,以备孩子教育、自己养老。
因为这条路是大部分人都在走的一条路,而且是最为稳定、不需要折腾的一条路,所以大部分人会选择从众。
南森也是一样的,刚开始大学毕业他选择了律所工作,因为人必须渡过生存期。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也没有为了乐高梦想马上辞掉律所的工作。
1998年毕业到2004年辞职,6年时间他都过着双重生活,白天,严谨的律师;晚上,乐高艺术家。
持续投入、发现乐高也能赚钱(有了商业模式)、能用乐高赚一部分钱的时候南森才真正从律所辞职、一心一意投入到了自己的梦想。
如果你的梦想无法为你支付房租、无法支付账单的时候,大部分梦想都会提早夭折的。所以最靠谱的方式就是先努力发展职业线,先做擅长的事,然后在职业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慢慢切回喜欢的领域,这是最靠谱的一种方式。
南森的做法就是在发展期两线作战,让自己成为了Pro-Am,然后再恰当的时机且回到Pro。Pro-Am(Professional Amateur)就是用业余时间来做,并不作为主业,却在专业水平方面达到了职业水平的人,
当你的职业线画得越好,你就为你的梦想积累越多的“存款”,当你的事业线出现的那一刻,你就能越快地投入与开始。
回到我们最初提的问题:做喜欢的事,还是做擅长的事?
做擅长的事,但需要探索这个擅长的工作里面有没有让你喜欢的部分,如果有的话尽量扩大这个喜欢的内容;
如果无论怎么扩大都无法找到喜欢的部分,那做擅长的事的同时培养兴趣、让感官兴趣逐渐变成志趣,最终把喜欢的事情做成擅长的事,切换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