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冥想忽然盛行起来,于是,各种大师,国内的国外的,纷纷登场,开课授业,莫衷一是。
我们小时候,注意力极其集中,小孩可以长时间专注看一个东西而不改变视线,这一事实其实众所周知,如此长时间关注一件事,会导致大脑极度疲劳,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处于适应环境的需要,注意力会慢慢被分散掉,我们会选择性地关注,而不是对所有的东西都一注意起来就废寝忘食,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生存而不被累死。
当我们长大以后,我们的注意力就被分散得非常零散,比如每天出入家中,我们对有些东西放在哪里可能都记不住,所以成年后,我们甚至需要采取什么方法来重新唤起注意力,这时候,就出现了“冥想”这种东西。
冥想可以让我们重新集中注意力,可以放松大脑,恢复我们的精力,更有效地投入工作学习中。
如果任由思绪自由驰骋,我们的大脑会不断涌现出各种场景和人物,导致大脑的长期处在疲劳之中,如果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什么都不想,岂不可以让大脑充分休息,满血复活?冥想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冥想采用关注自己大脑的方法,设法跳出自己来观察自己的行为思想,达到打断自由思绪的目的。当我们跳出自己,关注自己在想什么的时候,我们就无法任由胡思乱想想下去了,这就是冥想的基本原理。
有些人冥想,喜欢放一段音乐,音乐没有文字和视觉刺激,当音乐成为背景声的时候,我们甚至感觉不到有音乐声音,我们自然就沉浸到了冥想的境界中,所以其实音乐的作用,可以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到音乐中,而音符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可以让我们达到进入冥想境界。不过,一个人听音乐如果特别容易进行联想,就不适合通过放音乐来练习冥想,这就像有人可以听音乐学习一样,有些人则不行,大脑被音乐给带走了,无法集中。当音乐浮现到前景而不是作为背景的时候,就不适合用音乐来练习冥想。
还有人采用“意守丹田”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肚脐下面的地方,通过关注丹田这个位置,来达到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有人通过关注自己身体的方法来进行冥想,关注自己的各个部位并有意识地放松,来达到冥想的境界。
著名的一行禅师写了一本书叫《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他认为,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冥想,在洗脸的时候、刷牙的时候、在走路的时候、在开车的时候。
他冥想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只想一件事,来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通常,我们会想很多事,思绪万千,如果能有意识地只想一件事,自然就能达到注意力集中到目的。
所以,一行禅师的修行方法,或者冥想方法,刷牙的时候,只关注刷牙、洗脸的时候,就关注洗脸这一件事、走路的时候,只关注走路,开车的时候,心无旁骛地开车。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放松的目的,因为我们大脑至少从想很多件事减少到只想一件事,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的高效状态。
我们平常冥想中,常犯的错误,就是过于急于达到冥想的境界,其实完全大可不必,开始容易胡思乱想,没关系,只要你意识到自己在走神,你就进入的冥想的自我意识的状态了,慢慢走神的次数会少,真正进入冥想的境界。从5分钟,到1小时,需要慢慢适应,慢慢练习,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