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9日,微博上刷的冰花男孩,也被这位小男孩的好品质感动了,生在僻壤的人,敦厚的父亲给他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也希望以后这位小男孩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僻壤,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个叫做转山包村,名字就告诉了大家生活在这里的人,会有多艰难。遇山则穷,是我们国家大多数山区农村的现状,留守儿童也是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而对这家人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父亲工地打工的月薪两三千需要养4个人,王福满5元钱不舍得花说要当做大人治病的准备费用,还负债7W。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也确实只能拿到那样的工资,家乡贫瘠的土地,贫穷限制了思维,贫穷者的无奈是他们重拳锤击也无法打开一个突破口。
在公益还看不到的地方,就想王福满的爸爸告诉他,别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只有靠自己才能解锁贫穷的束缚。就如冰花男孩所说:“上学冷,但并不辛苦。我连镇上都没去过,没有走出过村里。我最想去北京,我想去看看那里的学生是怎么读书的。”
他们的出路真的只有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这似乎变成一条鼓励农村孩子努力读书的真理。
我的家乡也山区,我们读小学时,也有自然村的同学走路上学,小小年纪就寄宿,在我身边同学的例子,我们经历了大学扩招时期,大多数人也是选择在城市留下,哪怕仍然是打工阶层,但是至少可以在城市立足,买房定居城市。作为来自农村的我,以及自己的同学们,都是读书铺了出路。
城市化让农村空心化,人口越来越少,学校撤点并校,我们读小学的时候,人口集中在农村,而现在农村人口集中在县级地区,像冰花男孩们的留守儿童,要么只能跟随父母到外地读书,要么只能跟爷爷奶奶做小候鸟。就他们家的情况,选择了后者。
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和我们那时候不同,初中到高中就分流了一批,也就是说像转山包这类地区的学生,想要继续到高中读大学可能坚持到的学生会很少,如果读完技校类的学校也能掌握一技之长,最终脱离偏壤的机会也是有的。未来求学的路上还会有无数比寒冬更难迈过去的坎。
愿这些孩子,无论路途都艰难,都要坚持走完人生的最前段,现在对你们而言,只是糟糕的路况,至少不是机会的阻塞,坚持走完这段,希望未来他的人生不要和他父亲的经历雷同。愿他的未来,他的孩子不需要再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