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在六哥朋友圈里看到的,他五星极力推荐的,作为一名职业媒体人我觉得有必要买来看一看。于是果断下单。
拿到手后也没有第一时间去读,抽了今天的下午的空闲时间算是翻完了。但是个人感觉没有六哥说的那么好。哈哈可能我的水平有限,看不到六哥所说的那种深度吧,但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还是有必要表达的。
太教科书范式,读不下去
首先看这本书我是用的pr先影响翻阅了一下,但其实在看前言和目录的时候,我还是决定逐字读下去吧。因为这本书作者酝酿了30年的时间。
一开始一度是读不下去的。因为这本书写的太像教科书或者说学校老师讲课的范式了,我一直觉得读书是一种很轻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相互的聊天,我对你的话题感兴趣,咱俩就可以互动起来,这样的话看起来会很好玩也会更有动力。可是这本书的写作方式让我读起来很别扭,嗯,其实作者就是厦门大学的老师,怪不得呢!看来学校老师的写作风格和一般作家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还是喜欢专业作家的曲风比较为读者考虑,他们会按照读者想看的方式来对书中的章节或者句子进行写作。
第二我觉得作者把“舆论”这个词,给复杂化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居然用了一整本书来进行讲述,还把书的名字取为“弱传播”。我觉得有些咬文嚼字。说的通俗一点就像以前甄嬛传里面的用一些特别麻烦的长的字眼来表达也就啊甄嬛的口气来说,马上来一句好好说话,其实几个字就完全可以表达了。一开篇就在给舆论下定义,而且其实通篇每一章节里也没有离开过这个词。虽然作者总结出一二三四等等这些具体的特点。但是难免看着会觉得太累赘,而且重复的东西很多。我看这本书看到后面几章一度看不下去,也就是翻了翻,因为感觉有价值的东西太少,前面好像有点用力过猛,以至于后面就有些牵强的在举很多的例子。
而且整本书让我觉得一直在摆事实举例子,用以前的、世界上的各种事例、事件在论述一个简单的词。其实大家心里所认为的舆论也是这样子的,必须受到关注啊,要不怎么叫舆论,舆论的主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政府、更可以是某些团体、组织政党等生活上的任何人。这些都是明摆着的啊,没必要去花那么大的篇幅去论证。本来一个很简单问题非得要用好多个章节来论述。太繁琐了。
我翻完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并没有提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是在提取这些历史事件中的一些或表面或本质的道理,也可以说叫价值。但是过去的历史事件不可能再次重演,过去的历史人物也不可能再现,这些已经过去的过去,虽然有借鉴的意义,但是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关于设计到传播这一块的东西,是不可能再次用同一种方式方法来应对的。对历史的总结太过大篇幅,对于未来的展望或者说实用性有很大欠缺。让人觉得就是一种马后炮的感觉。
第三,本书名字命名为弱传播。副标题我看到一个很敏感的字眼哲学。其实书中很多方面的内容,个人感觉作者的解读也只是针对事件或者说影响等揭示了表面的现象,哲学层面的解读仅限于引用了一些哲理性的话。称之为哲学未免太过肤浅。哲学一般是用最少的字来揭示最深刻的道理,而且这些道理或者说思想学说一开始都是不被接受或者认可,经过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演变,才慢慢被大众所发现、认知并进行学习、传播。其实任何的传播形式都是舆论之一,只是这种舆论的形式不同而已。再说的简单一点舆论就是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仅此而已。
你的看法观点符合大众的认知,就是主流舆论啦。而且个人觉得何谓主流舆论,当然是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公认的或者说普世的才称之为主流吧。而且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弱主流、次主流、主流。我觉得它是动态的,而非是像作者写的那种分类明晰的。主流对应的是非主流,非主流的话,绝对是小众的、极少的。
反正看完了觉得很头疼。不太敢苟同作者的观点。当然我只是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所以不大推荐此书。太热闹了、太繁琐了,不大符合我们现在的舆论需求。
最后,此文谨代表我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