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流浪地球》首先要说,心怀宇宙的科幻作家刘慈欣。想来第一次听到他,是源于《三体》那本书,听名字我一直以为是个水乡妹纸,直到看到《三体》上的作者照片,水晶梦幻的睿智女神,是枚胡子拉碴的大叔。
碎了一地的玻璃心,让我边捡边说。
刘蜀黍文风宏伟,三言两语,横纬竖经,科幻感扑面而来。简洁的文字,却勾勒悬疑,深邃的思想,令人陷入其中。一篇关于科幻的故事,就在他的笔下,闪耀在浩瀚宇宙。
读他的书很不舒服,不是说他写的不好,而是那寥寥几笔的黑科技,总是让我烧脑几天,还会念念不忘。这就不是读书,纯粹是想年少秃顶。
然而,一旦读了三四段,那本书的故事,天天缠绕耳畔,不读完都会给折磨的瞳孔充血。这个怪蜀黍,一堆膘藏着浩瀚星辰。
《流浪地球》的出现,在满足幻想的同时,又能欣赏故事情节,光是想想少掉几根头发,就可以高兴的飞起。
最后特意放上几张《复仇者联盟》的照片,在我看来《流浪地球》的特效,和其相比相差不大,作为业余人士,我更想说没差别。
说实话这几年看电影,国内不少电影,特效做的很用心,去年的《大鱼海棠》,今年的《白蛇·缘起》,不过这两部都是动画建模,和漫威的人与特效完美衔接,或许存在差距。
咱也不懂,咱也不敢妄下结论。
上述就是说,《流浪地球》特效做的牛逼,对得起观众的眼球。
最让我喜欢的是故事内涵,特别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精神。
愚公精神,山可移,海可填,拉着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计划耗时两千五百年,驱使地球前往4.2光年外的新家园。先建造一万做“行星发动机”,利用太阳和木星完成加速冲刺,脱离太阳系之后行星加速器功率全开,用五百年时间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滑行一千三百年,然后调转发动机方向,再用七百年减速,泊入目标恒星。
倘若人均一百岁,完成此计划最少也需二十五代人。
子子孙孙共同完成一件润泽千秋的事,强烈的信念横跨时间河流,这是中国人最明显的时间观念特征,甘愿牺牲自身,只为福泽子孙。
为了下一代人的幸福,上一辈愿意吃尽所有的苦,流干所有的泪,将所有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
《那年那兔那些事》以动漫的形式,讲述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不少地方令人流泪,里面有一句话,大意是苦我们这一代人吃,要让下一代吃的饱,穿的暖。
愚公精神在我们身上可大可小,谈及自身就是父母亲,为了孩子不受苦受累,压上前半生积蓄,给孩子置办房买车,明明可以退休享几年清福,总是拿闲不住当借口,为孩子做这做那。
我们所有未得想得的美好,全都给予下一代人,为此甘愿俯下身,当那风吹日晒的沥青。
看对方不顺眼的兄妹,感情最是深,平日吵吵闹闹,互相斗嘴,一但遇事,打肿脸也要帮对方扛。
朵朵和刘启就是我们平日里的兄妹,刘启老嫌弃朵朵,尤其是朵朵无脑的话,令他翻着白眼,还要护着妹妹。
挺熟悉的,我亲哥也差不多,天天对着我叫穷,一听到我没钱吃饭,也怪我乱花钱,他立刻就发几个红包,就差没说,手滑发错了,来维护他身为大哥的尊面。
守护宠溺妹妹,是刘启当哥的责任,遇到危险,自己冲在前,是他当哥的尊严,照顾朵朵可以说是他最重要的事情,而满足妹妹的好奇心,也是义不容辞的,做啥事都要带着,朵朵这个拖油瓶。
父爱是个老话题,英雄式的父爱,是个新鲜的话题,无心英雄,只想拼命守护孩子,却成了英雄,不是无心插柳,而是父爱无疆。
刘培强(吴京饰)见领航者号逃离,只是稍微紧张,在莫斯的再三催促下,躺进休眠舱,可当得知刘启等人,会死在与木星的相撞下,再也不能接受,暴力拆休眠舱,违背流浪地球法,冒死前往中央指挥室,马可洛夫牺牲在途中。
控室上智能莫斯和刘培强对话,说自己没有叛逃,所以行为是联合国批准,在地球遭木星吸引,不可避免地将会在七天后分解,领航者号也更名为火种,执行火种计划,将所携带的三十万冷冻精子,地球已知物种碱基序列,带到两千年后的地方,繁衍留下人类文明。
后代都没有了,要这些冰冷的数据,还有什么用,所谓火种,应是冰种。
没有人类的人类文明,是没有丝毫意义的,当知道儿子有办法拯救地球,他自是不遗余力的帮助,见到发射高度不够,无法点燃木星,毫不犹豫地选择驾驶领航者,撞进木星去点燃,只为孩子们能活下去,抵挡他和马可洛夫到不了的新家园。
父爱总是这样,维护威严,独自流泪付出,见到自家孩子手上,装作不在意离去,却会在转角回望,给予鼓励的眼神。
莫斯说: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侈。
确实他说的没错,人能自远古存活下来,靠的是理智,但更多的是感性,是团队合作,是互相信任,是不抛弃不放弃,甚至是牺牲自己地性命。
我们是不理智,那是因为我们知道,活着不该活成机器,哭哭笑笑才是真实的生命,才是最美丽的生命。
《流浪地球》是一部我喜欢的科幻电影,作为一名不懂科幻的孩子,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