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晕讲一部科幻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
影片《机器人总动员》是2008年一部由安德鲁·斯坦顿编导的科幻动画电影。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进行制作,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电影公司负责发行。安德鲁·斯坦顿执导,本·贝尔特、艾丽莎·奈特和杰夫·格尔林等联袂献声配音。影片于2008年6月27日在美国上映。
故事讲述了地球上的清扫型机器人瓦力偶遇并爱上了机器人伊娃后,追随她进入太空历险的一系列故事。影片的全球票房累计超过5.3亿美元,曾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电影主要讲述:公元2700年,地球早就被人类祸害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已经到了无法居住的地步,人类只能大举迁移到别的星球,然后委托一家机器人垃圾清理公司善后,直至地球的环境系统重新达到生态平衡。
在人类离开之后,垃圾清理公司将机器人瓦力成批地输送到地球,并给他们安装了惟一的指令——垃圾分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一个接一个地坏掉,最后只剩下惟一的一个,继续在这个似乎已经被遗忘了的角落,勤勤恳恳地在垃圾堆中忙碌着,转眼就过去了几百年的时间,寂寞与孤独变成了围绕着他的永恒的主题。
然而,一艘突然而至的宇宙飞船打破了这里的平静,它还带来了专职搜索任务的机器人伊娃,当瓦力经历了几百年的孤独,终于见到了另一个机器人时,他觉得自己好像爱上她了,伊娃在经过了反复搜索和精确的计算之后,找到了地球开始复苏的证据:一株绿色植物,她通过宇宙飞船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人类,收到了将绿色植物带离地球的指令——人类正想尽办法重回地球,所以他们不会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于是瓦力追随着伊娃,展开了一次穿越整个银河系、最令人兴奋、也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奇幻旅程。
讽刺生活
除了电影的爱情主题,影片普遍被认为讽刺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包括肥胖、环境破坏、消费主义、领导能力等问题。当故事进行到了离开地球,到达太空城的时候,一些社会问题也在这部科幻动画电影中被以隐藏化的形式郑重地提了出来。当虚拟的绚烂服装消失才有机会注意到彼此的眼睛,后来的一切改变都源于瓦力的勇气和浪漫,以及去除物质的简单和纯真,电影的意图已经格外明显,与那些肥胖到无法直立行走的人类相比,整部电影中也许只有瓦力才是真正的活人,在追寻人类业已丢失的内在感动和无悔情感。(新华网评)
情感描写
在《机器人总动员》中,导演多次利用牵手来描写情感,展现着敏锐的感知能力,牵手在表面上是一种身体的连接,而内在的则是心灵的靠近,它更像是一个爱的仪式,虽然简单但却神圣而意义非凡。也许瓦力的故事就证明女神并不是那么难以企及,只要足够勇敢足够真诚,技术宅男也可以拥有春天。(新华网评)
这部电影给真晕最震撼之处在于机器人充满情感
瓦力甚至与人类一样懂得孤独的滋味。它将一只蟑螂看作自己的宠物,因为荒芜的地球除了顽强的小强已经再无别的生物了。孤独是最难熬的一种情感,人类如此,机器人更是如此。创造瓦力的人类为了生存飞向太空,空留下一片狼藉的灰色星球。人类的贪得无厌让这个原本充满生机的蓝色星球消失在了宇宙中,取而代之的是死气沉沉的灰色星球。这是一个充满垃圾的星球,这是人类曾经的家园。瓦力的存在就是清理这些垃圾,它如同辛勤的园丁一般日夜不息的工作着,还要忍受恶劣环境的摧残。狂沙漫天飞舞,孤独的瓦力唯有躲进自己的小世界里与蟑螂共同分担寂寞的苦楚。
好在最后它遇到了喜爱的另一个机器人——伊娃。
转眼一看人类正在宇宙的另一个角落,畅享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
电影除了探讨孤独,更加重要的是呼吁人们重视环境保护这个世界难题。人类处理垃圾的方法仅有几种,而人类产生垃圾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中。垃圾的产生大于垃圾的分解,于是,我们一直面临着被垃圾淹没的风险之中。最坏的打算就是地球被垃圾淹没,人类移居其他的星球,或者如电影一般生活在太空舱之中。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的思考着,渴求找到更加优良的垃圾分解的方法,殊不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源头入手,呼吁人们减少垃圾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