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之后,我的工作节奏发生了一些变化。
每个月都要出差10天。
慢慢的,点心对出差有了概念,对于长时间分离有了认识。
其实他小的时候,妈妈也经常出差。
每次出差,他都要坐在行李箱上,扶着拉杆,在家里兜几圈。
后来,每次妈妈出差,他都喊着,自己也要出差。
背起自己的小书包,有样学样得说:「我走了哈」。
在屋子里绕了一圈,客厅串串,卧室转转,然后气喘吁吁得跟我们说:「我回来了,出差好辛苦啊!」
2018年底,由于去香港读研。
我们把他放在老家一年,他知道,这是他最长的一次「出差」。
由于疫情,出差这个事情,似乎慢慢淡忘了。
四月初的时候,我们在读RAZ分级读物的时候,读到了The Trip那本书里的一个单词Suitcase。
我就拉出我的行李箱,有模有样的给他复习 「出差」这个概念。
结果他的注意却集中到了上面的那只Teddy Bear,让人哭笑不得。
疫情过后,出差,再次成了常态。
学会长大,学会分离,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这次,七月初,按照惯例,我会提前三天给他发出「预告」。
点心,爸爸再过三天就要出差了,你要乖乖听妈妈的话哈。
不要。
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刷牙哦。
不要。
那你想要谁去出差呢?
妈妈。
那我跟妈妈换一下,妈妈去出差吧?
不要。
那外婆去出差呢?
好!
点心自己去出差,好不好?
好
好!等你长大哈。这次,你先在家,替爸爸保护妈妈和外婆,好吗?
好!
等你长大,仿佛是一句魔咒。
一切事情,所有期待,都要等到长大发生。
长大,似乎那么的遥不可及,但是又在转瞬之间到来。
临行前的那个晚上,我从柜子里拉出Suitcase,喊道:
「点心,爸爸要出差了,快点过来帮忙!」
一边打包行李,我又一边偷偷给他输入了十来遍suitcase这个单词。
顺便教会他一件事情:
每一次远行的准备,我们都需要一些仪式感。
番外篇:仪式感
我是一个很不会买礼物的人。
但是据说好的父母,都要在出差回家的时候给孩子送份礼物。
以前,其实我都没有这么想过,更没有这么做过。
但是为了“万恶”的仪式感,我决定试。
于是,我绞尽脑汁,依然想不到买什么。
....
周末看课,被课间老师播放的一段视频种草,打开万能的淘宝。
....
下完单,我给点心妈妈发了一条信息:
我给儿子买了个礼物。如果它比我早到家,帮我收好。等我回去,我再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