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书写,定时10分钟。今日是相对来说充实的一天。上午早早起床,去了趟附近的小公园。虽然因为膝盖受伤无法跑步,但是还是走了两圈。哈哈哈,然后买了菜回了家煲汤,学习英语,听了一下樊书会的一本书,提前睡了个中午觉。下午便去了趟附近的咖啡图书馆,用了4.5小时,看完了一本不到200页的书。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我之前读《拖延心理学》的时候,可是整整花了3天。很难想象自己的阅读速度如此慢。应该说本来不出奇自己的阅读速度如此慢,但自从加入了拆书群后,听到其他学员平均最慢的好像也是一天一本书,当时我就目瞪口呆了。原来我的才是龟速。会不会是阅读障碍呢?
这次看的这本书《干法》,其实没有很多字。我估计别人可能1小时就能看完了。好吧,我不再强调自己与别人的落差,但对于我来说,起码已经是进步了。我不想再去与别人对比,我只想与自己的昨天对比。我希望我的每一天都可以比昨天进步,哪怕一点点。这也是我看了这本书的启发。
这本书告诉我,其实成功不在于一个人的天分或者智力。他强调了一个方程式,那就是成功=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书中的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天生的智力等条件,而热情则是后天的努力,工作激情,信念等,然后最后一个是“思维方式”。本来我以为的思维方式是指一个人对待问题的思维格局方面,但在这本书里说的“思维方式”是指要向善,有同情心,能够将美好的心灵用在慈善方面的事业上。
这本书有一个理念,我觉得跟《刻意练习》中的理念有点类似,那就是,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才,有的是靠这每一次的进步累积出来的成就。
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稻盛和夫说他的企业没有长期规划。而是注重短期规划。他重视每一年的规划,然后把每一年的规划落实到每一个月,每一周,每一天。然后强调过好每一个“今天”的重要性,并追求每一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的理念。他说,即使是很小很小的进步,只要注重每一天的进步,那么日积月累下,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因为我之前读了《拖延心理学》发现自己确实有拖延行为,书中说每一个拖延者几乎都更容易看到某件事情的“终点”,而至于怎样去抵达,常常会自动忽略。所以往往当明确这件事情已经无法完成了,又会对自己悔恨不已。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我总是忽略每天的进步。如果我能接受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理念的话,我就会更重视每天的进步,只有这样,遥远的目标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变得触手可及。以前的我总是不自信,总是喜欢想象一个遥远的目标,但是又不愿意迈出行动的那一步,或者说迈出了第一步,但最终无法坚持下去,最终那个遥远的目标永远都时一个目标,永远都是那么的遥远。那时候的内心应该是呈现这样的一种状态,一方面我打心里就觉得那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越是这样想,就越是不愿去行动;另一方面我刚开始行动了又妄想能够一步登天,觉得开始了就一定有结果。一旦付出了行到而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就对自己很失望,深受打击,于是又对那个遥远的目标持怀疑态度,然后又不愿意继续行动了。一拖再拖,直到一事无成。现在终于明白了。其实,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我要关注的不是这个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或者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实现,而是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开始行动后每一天的进步上。只有每一天都比昨天进步,哪怕是龟速,终有一天我会达成那个目标的。
好乱,超时7分钟。哈哈哈。还是很开心。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今天我花了4.5小时读完了《干法》。
我对我今年的目标是四件事:跑步、阅读、写作、学习英语。我的目标是每天都坚持去做这四件事,每天都有所进步就好。不要与超人对比,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弱弱地说一句,其实我的水平比平凡人还差,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相信我一定会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