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沉没成本这个概念是在大学的微观经济学课上,那也是我大学觉得最有用的课程之一。每个人都是非理性人,所以在面对一些决策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做出不是很理想的选择。
沉没成本说的是,人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仅会考虑做了这件事情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而且会将过去在这件事情上面投入的各种成本都计算入内,从而影响了在这个决策点上的选择。
在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上,还了解到这个有另外一个叫法——协和效应。来源于英法两国联合开发一款飞机,叫协和飞机。前期投入巨大,中间遭遇种种困难,在决定是否要继续开发的时候,考虑到前期的投入,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但后来制作完成之后还是因为环境污染、燃油成本过高等因素而弃用。
现在回头看这个项目,其实在中间审视的时候就应该把过去投入的这部分成本视为“沉没成本”。已然沉没的成本就不必去考虑了,而要看此时的决策会对未来有哪方面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一款网络游戏,前期以免费试玩推出,一步步引导玩家做任务,打怪。用户投入了很多时间成本,突然到了一定级别的时候,游戏方说要收费,不收费你就永远不能升级。这个时候玩家会考虑到之前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放弃岂不可惜?于是都乖乖交了钱。
还有我想到一个应用,健身房和英语培训机构。现在健身房和英语培训机构在开拓会员上面似乎有些难度,不然就不会看到满大街都是拦住你问要不要健身,需不需要英语培训了。那我们可以利用用户对沉没成本的执念,先给他试用一个月。这个月记得反复提醒他过来健身,练英语。一个月之后,肌肉练起来了,英语也渐入佳境,这个时候跟你说免费的使用到期了,想再继续学下去,交费吧。这个时候我们心里想了,之前我投入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在这个上面,现在就放弃那之前等于白练了,不行!我还要继续学!最后通常情况下是:交了费之后由于自己的懒惰,这一年之内你就去了一两个月之后再没去过...
刘老师还在里面提到过一个沉没成本方面的应用。买衣服的时候,一般你直接跟店员讲价,她不肯让步,你就此走了的话,这个衣服也就买不成了。但如果你反复在店里面试这件,试那件,让店员在你身上花费一定的“成本”,这个时候砍价成交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店员在你身上花费的精力他很难忽略,更倾向于成交。
沉没成本可以是有利于我们,也有可能对我们的决策有不好的影响,这都取决于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思考。关于如何让自己更加理性,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多留意这方面的选择,多做总结,多做思考,让自己在这方面有更理性的决策,更要避免同一个错误犯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