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座山不可以逾越,没有一条河流不可以横渡,没有一处风景不可以抵达。然而时间和空间于每个人而言及其有限,登桂林叠彩山给予了我热气腾腾的体验,在征服它的同时也战胜了自己。
初登叠彩山,映入眼帘的是泡桐树盛开,朵朵淡黄色喇叭花飘零,颤栗着我的心,“最是人间留不住,人辞朱颜花辞树”。清晨六点半,整座山幽静,昨夜小雨,台阶还有些湿滑,粉嫩的小叶紫薇盛开一簇簇点缀着山际。我飞奔到山顶明月峰,满目皆是秀山碧水,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像一幅幅水墨画千变万化。日出被一团乌云遮挡,还有些云像小山丘连成一片,如披上一层层细纱精致而秀美。忽地,一条蛇形的金边喷薄而出万丈光芒映亮天际。漓江及桂林城尽收眼底,碧水环绕,秀山相连,层峦叠嶂。而西边却是蓝天白云尽显,浅蓝透亮,光洁如新,一座座山脉奇巧相连,山海有千万种形态奇秀迥异,每处都显无尽风光。慢慢的乌云散去,太阳突破云层照亮了整个桂林城,山际都涂上了一层金光。太阳跌落到漓江中,把整条江染上了金子般色彩。正当我看得入神之际,一群排着三个人字形的燕子从山顶飞跃而来,气势磅礴凌空而去,几秒钟便消失在眼帘飞入天际。一座座山峰小巧精致,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一幅幅镀着金光和翠绿的画图,分秒都在变换着它的色彩。清风徐来,树在摇着它的叶子,花在结它的果子,云在换它的衣裳,河在泛它的金光,我站在山顶三百六十度的山水交融之景沸腾着我的思绪。
再一次登叠彩山我已是跑步的节奏了,按地形图把于越峰、四望峰、仙鹤峰及明月峰四个山峰都跑了个遍,每个峰高度不同,风景各有千秋。逍遥峰相对陡峭,但登上去感受到了山间的惬意。摩崖石刻“仙鹤神韵”,还有那些佛像,唐代的古风也让我欣喜不已,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欣赏着他们在雕刻时的神彩奕奕。我和历史进行深入的对话,感叹时代的更迭,古人们的智慧。我又飞奔着下山,沿着山脚下江边跑,江上垂钓者随处可见,还偶遇到在江边洗衣的老奶奶,我仿佛看到了四十年前陪奶奶洗衣服的场景。我循着清澈的江水飞过铁桥,跑到岛上,亦如村庄,种满了各种菜,鸡鸭鹅都有,还有的村民在网鱼,有的在摘菜,我的八公里长跑在漓江的小岛上热气腾腾结束。
我站在山顶遥望着江中小岛,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岛上就好了,而此时我成了岛中人。遥望叠彩山,它那雄伟的身躯此时变得俊秀起来,江水清欢流淌扑向叠彩山的怀抱,唱着美妙的旋律,大自然的神韵倾泻而至,这是天界神曲,是生灵和谐重奏,更是一曲撩起我童心的回忆曲。太阳已经喷薄而出,把它的金光都倒下来给江面镀上了灵动的金铂随着流水扑闪而去。我摸着河床的石子,湿滑青绿的水苔好熟悉呀!只是我的这双手已生长了四十多年,细长的皱纹在水纹里清晰可见,这些裹满了水苔的鹅卵石,把我带回了最珍贵的童年,让四十年前的时光再现。在高山之巅,山谷之底,每一个方位和角度都是全新的视角和感受。我感受着陈毅元帅来桂林曾写下“不愿作神仙,只愿做桂林人”的气魄,在画幅里我尽情的体验,在立体的画境中奔腾,在现实的世界里写意,在人生的轨道穿梭,刻入到了我的灵魂里。
唐代韩愈所作“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顿时清新起来,我在碧玉簪上飞奔,在青罗带上嬉戏,这是历史和现实的碰撞,远古和现在的交融。我在山之巅所欣赏到的美轮美奂的秀水,在山之谷所见的青山,与我亲肤而过。位置不同,景致全然不同,山叠之际尽显水的秀丽,江水幽长之势可见山的奇峻。江水的清欢流淌拂去了所有的杂质,涤去了所有的尘埃,清澈的江底可以见调皮的水草,欢乐的小鱼,那又是一幅静美的动态水墨画。
大自然的神韵亦如一股清流,净化着人间的凡俗。登山顶、千佛洞、风洞,石刻画、佛像、康有为雕像让我在历史的画卷里畅游,在千年文化里激荡,在徐霞客探索的大好河山足迹里享受着天地之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