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都不联系的一位前同事发邮件给我,提出想回到公司,问还有没有机会。他说走了以后还是觉得公司的文化好。我大致看了下他现在的简历,离开公司三年,换了三家公司,最近的一家,今年3月份刚进去,试用期都还没过,就准备走了。
我记得他当初在公司是一个团队的经理,公司也挺器重他,离开前我们还找他谈过话,想挽留他。但是他提了很多理由,比如公司管理有问题,和上级关系不好,他觉得心情不舒畅,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外面这家公司给的offer工资增长了30%。所以最后还是很坚决地走了。
我和他聊了聊,他走后的这三家公司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他说文化上不适应。我们公司是一家大的外资公司,管理系统完善,做什么都有法可依。但是他去了民企后,一切都不同了,用他的话说,就是“乱的一塌糊涂”。一切老板说了算,做实验连操作规程也没有,都是凭感觉。而人际关系一点也不简单,有家公司,老板长期在国外,国内就一个亲信在。那么和这个亲信关系好不好,就变得很关键了。所以可以想见,这样的人际关系不复杂才怪。
其实想回来的员工这两年我碰到的还真不少,甚至刚走了才几天就要回来的也有。理由无非是,去了那边,发现人际关系比这边复杂多了;那边管理不规范,做事很难;那边的上级领导是个极品,想想还是我以前的领导好,虽然有时候脾气不太好,但是对事不对人,人品还是不错的…..
见得多了,我都哭笑不得。你们都走得好任性啊!
当初走的时候怨气好像很大:工作压力太大了,要加班,不行;工资太低了,外面开给我XX钱,我得养家啊;公司太死板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太难搞了;老板脾气不好,我受不了……
前后转换太快,这节奏,让我缓缓先….
跳槽,你们果真想明白了吗?
跳槽的原因,根据我做HR多年的经验,如果按照大类分,一般提及最多的大概可以分为这三种。
1.薪资。坦白讲,我觉得薪资是最不应该成为离职原因的,或者说不能单纯被做为离职原因的。
首先,在一家企业里,薪资只是企业回报给员工的一部分,其他还包括福利、发展机会、培训、社会声望和地位等等。坊间有个传闻,如果想要得到30%以上的加薪幅度就该果断跳槽!但是实际上,到了一家新的企业,你为新的岗位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要重新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重建人脉,尤其是中高层人才或者技术职位,这其中所付出的成本可能要远远高于30%的薪资涨幅。上文中提到的同事当初拿到下家的offer,确实是有30%的工资增长,但做了6个月就离职了。然后兜兜转转多年,目前薪资还是这个水平,甚至提出希望降薪回来。原因就是跳槽时他只看了薪资,却没有考虑薪资背后隐藏的诸多其他因素。
其次从我们职业规划的角度讲,薪资其实是一个附加值,它是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和副产品。当你的能力和人脉资源达到一定的高度,薪资的回报也是自然而来的。所以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建议还是先埋头打造自己的能力和拓展自己的资源。否则就是无源之水,难以长久。
2.发展机会。这是我认为最值得的跳槽理由。但是根据以往的职业经验以及我咨询的案例里,这里面常常有个陷阱,就是:是真的没有发展机会,还是自身出了问题?如果确实是公司平台不能支撑自己进一步的发展目标了,我认为是可以跳的。但是实际上我所看到的很多离职,都是因为在这家公司遭受了挫折:为什么领导给他机会,不给我?为什么出了事领导只骂我,我就是个替罪羊;这个项目怎么做都是错,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做技术,另换个方向吧;一起进来的同学都变成我的主管了,我不可能有机会了,还是跳吧….其实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是否能抓住机会?这里面一方面是能力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有一颗坚韧的心。这两方面你都足够了,发展机会也就来了。
3.工作生活平衡。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很多人提到照顾家庭,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环境不好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职场人在不同的职场发展时期,对于工作生活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一个新手妈妈,她确实需要对家庭给予更多的照顾,那么工作距离的远近和工作时间,对于她来讲,就会比较重要。对于这个的对策,我们职业规划上有个工具叫做角色饼图。就是把自己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八个角色按照饼状图画下来,根据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按比例划分。比如做为妈妈的角色,在你生活中占多大的比例,做为子女的角色占多大的比例,做为下属的角色占多大比例等等。目前占比例最大的一定是你最看重的。但是两年后呢?两年后孩子可以上幼儿园了,你的角色是否可以改变了?再画一张两年后的图,看哪些角色比例需要调整,你需要为这些调整做些什么?做好计划,心里有数,你就知道是否该忍一忍,还是应该果断跳槽了。
那么如果决定跳槽了,加入未来公司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呢?
1.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好多人说这两个词听起来高大上啊,感觉很遥远的样子。但其实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但不遥远,它植根于企业里很多具体的活动、流程、政策里,而且还特别重要,重要到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或者你个人的生存。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同事,就是因为在外企呆久了,无法适应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外企做事规规矩矩,一切都有流程,但是缺点是比较僵化;民营企业盈利的目标比较明确,老板的个人风格往往凌驾于企业规则。上周碰到一位做财务的前同事说,她所在的民企因为要上市,所以要她根据需要修改财务数字。她之前一直在财务咨询公司和外企做,这个要求对她来说,太不可思议,所以果断提出离职了。这就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造成的。
2.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我认识的一位资深HR,被一家民企挖去做人力资源总监。去了后,风风火火准备大干一场。半年后,突然有一天,老板通知他们,公司的产品是有问题的,不准备上市了,而且马上要紧缩规模。这位HR总监,裁了很多人后,自己也被裁了。所以去一家公司前,了解他们的产品,了解市场前景,了解经营状况,都非常有必要。
3.对方的组织架构,你在这个组织中的作用和职责,你未来上升的路径:一位做市场的朋友,跳槽到一家500强的企业。他的职位是隶属于Global总部的,国内团队只有他一人。所以对于他来说,尴尬的境地是,他没有上升空间。再怎么做,他也无法取代国外的老板。所以刚一进来,“天花板”就看到了。还听说过一位HR,说是去做人力资源总监,结果去了后,发现是公司架构需要做调整,要裁大批的人。招聘她来就是来裁人的,未来的发展空间是没有的。所以在面试时,要学会主动向企业提问,这是了解企业内部情况的很重要的环节。
4.你的上级的风格和管理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你和你顶头上司之间是否有“化学反应”。一个员工不是因为公司而离职,却是因为他的领导而离职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未来的上级面试你的时候,往往也是你面试他的机会。
5.内部管理、人际关系:一般来说,民营企业管理是否规范,人际关系是否复杂,主要看老板风格。就我个人来说,如果这家企业里,有很多老板的亲属在,我百分百是不会去的。这意味着内部管理很难规范,人际关系一定复杂。而一般大的外企,管理流程往往会比较完善,但完善的流程也意味着反应速度慢,有时候也有官僚现象。
跳槽也如同婚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内的人想出去。出去后,往往又想进入另外一个“围城”。但是这个“围城”就一定比以前那个强吗?所以跳槽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对未来的公司不要抱过多的幻想,并且做好功课。一个途径是通过同行、朋友或者网络,打听这家公司在市场上的反馈,另外一个途径是面试前做好准备,学会提问。我们在面试时,发现大部分人员往往是提不出问题来的,这其实也是盲目的一个表现。
“职场”有风险,“跳槽”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