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孔子,很多人脑子里面闪过的词是“刻板、迂腐、严肃、卫道士”等等。可是《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言行举止处处透露出他的真性情。20句《论语》,哪一句改变了你对孔子的看法、打动了你的心呢?
01 求学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对于孔子的学习之道,我们对他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但是孔子,如果有一天真的可以领悟到真谛,是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于学术近乎赤子之心的追求吗?
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是很爱吃肉的人。他说过“肉不正不食”、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肯见他,他也是投其所好,送了孔子肉作为礼物。这样一个喜欢吃肉的人,在听到了好听的音乐《韶》的时候,竟然很长时间都没有再想肉的味道,可见孔子在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是非常专心致志的,能够全身心投入,不被外界干扰呀。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试想一下有人让你评价一下自己,你是不是会很谦虚地说自己并没有什么成就?有人夸你的时候心里暗喜,嘴上会说“哪里哪里”。但是孔子在评价自己的时候毫不矫揉造作:“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肯定了自己在学问方面付出的心血,也不害怕会有人说自己骄傲自大,也给学生做了榜样,这难道不是真性情吗?
4.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孔子也是凡人,在吃饱饭的时候也会难以集中注意力。这种情况他建议大家去下棋,劳逸结合,又不会浪费时间。可见孔子并不是书呆子,只会读死书。当达不到一直想集中注意力的目标的时候,孔子不会勉强自己。换一种方式学习,懂得变通,谁说孔子很死板呢?
02处事
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很多人都听过“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孰不知孔子还说了“游必有方”。孔子提倡的“孝”并不是愚孝,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权利。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这样的意识,可见其真性情了。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联想到一个温和敦厚的长者。懂得成人之美,也是做人必备的一个素养。孔子在当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但他并不会仗势欺人,而是与人为善。足以说明孔子心胸宽广了。
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被自己的学生冤枉,孔子也会很着急,着急到对天发誓的程度:“如果我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就让老天惩罚我吧。”孔子没有因为自己学生说得不对就利用自己的威严对学生加以斥责,而是本能地选择了发誓。可见平时孔子和子路的关系很好,被关系亲近的人误解才会有这样的举动。这里的孔子很可爱。
8.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很鄙视那些谄媚的人,该见义勇为的时候不去做他也是不提倡的。可见孔子的傲骨和侠气。你还认为他是一个迂腐的人吗?
03生死
9.未知生,焉知死
生死是我们都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比起思考“死亡”这个话题,先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好好活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孔夫子就这样跃然纸上。
10.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哪怕去世的那个人不是自己的至亲,孔子都会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对生命存有一颗敬畏心的人,绝不是冷漠之人。
11.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朋友去世了,没有人安葬他,孔子为他举办了葬礼。能和孔子这样的人做朋友,很幸运。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弟子去世了,孔子说出了这样痛苦的话。他不是只知道教授学问的老师,他和颜回在生活中关系也非常好,这里孔子更像是一位失去了孩子绝望至极的父亲。
04人本
1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如果非要给“人”和“道”排个序,那么孔子认为一定是“人”在前面,不论“道”的体系多么完善、多么权威,在有血有肉的人面前,都要靠后站。
14.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厩着火了,孔子先问有没有人受伤,这样体恤别人的孔子,多么可亲可敬。
15.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只要能交咸猪肉作为入学学费,孔子都会收下他们传道授业。不问出身、不问资质、只要有学习的心。不歧视学生、不区别对待,放在今天这种老师不也是很可贵的吗?
16.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儒家是提倡善良宽容,但并不是无原则。孔子不搞道德绑架那一套,以德报怨,孔子不提倡。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他,不假装原谅他,也不恶意打击报复。这样的人生,多么光明磊落。
05教导学生
17.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教导学生,不会为了不打击学生的自信而说一些和事实不符合的话。他说子贡不如颜回,子贡也没有不开心,可见在孔子的教导下学生能直面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同时孔子也承认自己不如颜回。敢于在自己学生面前承认自己不如另一个学生,不端老师的架子,真好。
18.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虽说三思而后行,但是季文子是一个想得多而行动力差的人,孔子了解学生这样的性格,才会和他说不要想太多去做吧。因材施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19.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同样的问题,孔子面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足见老师用心良苦啊。
20.子日:“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一位优秀的老师不会轻易给学生下定论。颜回上课的时候总是默默听着,看起来傻傻的。但是孔子不是上完课以后什么都不做的老师,他会在课后观察学生们的举动,发现颜回会把老师讲的内容付诸行动,可见颜回并不笨。在人生的道路中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