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殊的早晨,没有睡到自然醒,而是自然地早醒了。
飞快地洗漱完毕,背起背包,轻轻地掩门而出,昨夜把酒言欢的人们是早起不来的。
小巷里安静得不可思议,重走昨天的路,发现街道上的游人竟就我一个。除我之外,就是早起烧水备餐的店家和伙计了。没想到,我早起到找不到一家可以吃早点的店铺。其实,不是我起得有多早,而是村里的人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游人们的起居时间。
这里不是城市,没有写字楼,不用挤公交,不用行色匆匆去打卡,来到这里,就要享受村里的慢生活。哈,游客们角色转换得很好。
于是,我仿佛一下子有了大把的时光可以随心所欲地闲逛了。
走过昨晚热闹的大戏台,台下茶桌上的藤椅还没被放下来,游人一旦尽兴了,伙计们昨晚就会睡得更晚些。看着一张张四脚朝天的藤椅,我不由得笑了起来。
来到那棵虬枝盘旋的古树前,据说是唐太宗时期的一棵有故事的槐树,树下有一块同样有历史的石碑,刻着的故事我已忘记了,只记得背石碑的赑屃(bìxì)脑袋被游客们摸得锃亮锃亮的,我可爱的同胞们啊,总想着这样会带来某种好运道,不知龙之子赑屃怎么想?
到底是关中地区,冬天的树叶还是绿的,树上挂满了善男信女们的祈福红带,红绿相间的分外惹眼,把灰蒙蒙的天空都擦亮了许多。
绕着古树半圈,发现了一个老石碾子,不知有多少年的历史。它安静在呆在角落里,没有灰尘,不知谁又是它的主人?
这时,我突然觉得这村子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是千百年的精灵,它们守护着村子,守护着村民,它们包容着时光带来的一切变化与更迭,焕发出宽厚仁慈的光芒。
村里的巷子规划得好像很是随意,但又有章法在里面(其实,不是巷子建的随意,而是我没按章法溜达)。
看到一处台阶,正对着一道墙壁,下意识地以为那就是尽头。不过时间充分得足够我区一探究竟,便好奇地拾阶而上,却发现这又是一处长巷。两边依然是民居,只是一边被改造为各类书院、医馆,一边被改造为酒吧、茶社。不知是哪位设计师的杰作,这遥遥相对的,分明是古今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愣是让人活生生地穿越了好几把。
同样的,这些宅子也好、酒吧也好都静悄悄的,好像还没从睡梦中醒来,它们的沸腾应该从日落西山时才开始。
穿出这条巷子,看到一个小小的广场,与众不同的是,广场中分明是一块墓地。走上前去一看,竟然是秦琼的墓塚。
秦琼啊,名将啊,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太宗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在老百姓心目中,他可是神灵般地存在哪,不然怎么能成为门神之一呢!
这么想来,便可以理解了:一个人的墓地为什么可以建在一个村子的中心地带,并接受千百年来人们的膜拜,因为他已经不是普通的凡人,而是化羽成仙的神灵了。
墓前的大树依然身披红带,佛龛前密集的香烛有的还在燃烧,一缕缕青烟袅袅地飘向天空,带着人们的祈愿,绵延到没有了踪影。香火不断,福祉无限,守墓人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古墓背后,是进入老街的长长通道,这应该是正街。一路青石铺道,道路一边开有小小的水沟,水沟中有清澈的水在缓缓流动。一位身着藏青长服、手持扫把、簸箕的老大爷不停地扫着水沟里的落叶、游客们散落下的垃圾等杂物,让流水始终保持清澈。我与他寒暄了几句,我很好奇水从哪里来?有什么作用?大爷落落大方地用方言与我说,这是泉水,既能保洁,也能防火。村民们生活得都不错,家家有小楼,他的任务就是包干这条街的卫生。这是一位敬业的大爷,他要在大队人马出游前,得把卫生搞完。没多打扰他,我们挥手告别。
游走在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中,稍稍一扭头就是雕梁画栋。那一道道精雕细刻的大门、窗棂,屋檐下鲜红的灯笼、蓝底白边的店旗,质朴凝重又不失活波,加上边上潺潺的流水,让人竟然有了“水村山郭酒旗风”烟雨江南的感觉,难怪人们把梁家村又称为”陕北的丽江“。
天慢慢地亮了,游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而我,已独自游完了村子的核心景点。
一路走来,与清洁巷道的老人们聊过了天,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瞬间。开心的是,因为安静,在拍照过程中真是惬意极了,没有人头攒动,镜头里的画面干净得很。
小吃街又热闹开来,热腾腾的蒸汽、此起彼伏的点餐送餐声让村子的上空弥漫着人间烟火。终于,我感到自己也饿了。只是又面临着选择困难症,哪个看上去都那么好吃,哪个都想吃一口,可自己哪里有那么大的胃啊。最终,还是先痛快地吃了一碗岐山臊子面,没敢多吃,只要了一个小碗。
因为看上去薄而特别筋道的面,配上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拌头,浇上一勺鲜汤,既好看又好吃。所谓一碗面,七分汤。这样的面走过路过的游人基本上都要尝一口,我和所有排队的游客一样,不计形象地吃得稀里哗啦,十分解馋。
边吃边听一边有人在介绍,袁家村还是个长寿村。这里有十几位百岁老人,他们个个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还特别爱吃岐山臊子面。哈哈哈,这广告植入的。不过,长寿村的名声的确有的,科学地讲应该是山青水秀空气好、人们长期劳作锻炼了身体的缘故吧。
吃罢面,如果再来点餐后甜点就完美了。于是,我转身到一旁的枣糕店,让老师傅切了一小块甜糕,和游客们挤坐在一边的亭子里边歇脚边细细品尝了,既解乏又解馋。
这一天中,先后尝了村子里一些有代表性的美食。
关中美食上百种,据说梁家村都有,如果全都品尝过来得长住几天才行。
至于选择,我偷个懒,看哪家店前排的队长,我便尝哪家店的美食,因为大多时候,群众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吃了好的,还要带一些礼物回去。我们选择的是梁家村特制辣椒和酸奶,这些应该老少咸宜,况且保质期又长,是居家旅游的必备良伴。
想带走的太多了,不急,慢慢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