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道题好难呀,怎么写?你教教我。”
“妈妈,这篇阅读理解好难,我不会。”
“妈妈,这篇作文我不知道写什么?”
每天,我一下班回到家,包还没来得及放下,就能听到儿子的求救问题。看着儿子无助的眼神,我只好走近他,和他一起解决难题。等我拿出草稿纸,和他一起解决数学难题时,发现这些所谓的“难题”,通过画图,答案一会儿就出来了,题目比他平时做的思考题简单多了。再看语文的阅读题,只完成了选正确的读音和填标点符号。其它概括文章内容,读完了这篇文章,你想对主人公说点什么……这样的主观题一律没写。这类语文题,都是考查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本来就没有完全一样的答案。儿子不写,又怎么知道和答案没有相似点呢。没办法,我不能让他太有依赖性,只好冷着脸说:“自己想,把文章再看两遍,这种题目我不相信你写不出来。”儿子只好很不高兴地再次回到作业中,花了在学校几倍的时间,勉强写完了。
儿子今年四年级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棒。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总能高质量地完成,好几次所写的作文也被评为优作在班上朗读过。在学校不问老师、同学就能解答的题,为什么到家就不会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翻开儿子的各科练习册,那上面优美的字迹,老师对他作业肯定的一个个优五角星。仿佛这些都是假象。
儿子在家做作业的不自信,让我不禁反思起来。回想过去,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这题,这么简单你怎么不会写,下次必须要全对;写作文,与中心无关的句子少写,你老是写一堆无关紧要的事情,开头为什么不能直入主题呢;开头明明要大写,你为什么要小写……在以前,我更多的是对儿子的指责,否定太多。或许,正是因为我的横加干涉,才使得他在家写作业这么没自信。
我决定改变自己,适时放手。只要他的作业书写认真,不再每题都帮他检查。当有不会的题目时,我总是微笑着鼓励他:“你联系课内老师讲的知识,在草稿纸上画画图,试试看,妈妈相信你能解决。”有时干脆自己认输,让儿子当老师,给我讲解。写作文时,我总是把儿子写得好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有时是几个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有时是细节描写,有时是优美的比喻拟人句……我放大作文中的优点,而对于不好的地方,尽量用委婉的语言指出来。一段时间后,他的问题越来越少。甚至后来,他和我提议,作文先不让我看,他自己写草稿,修改后誊写。等老师批改完后再给我看,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下次依然这样。但如果遇到老师的否定,下一次写草稿时就给我看。看着儿子脸上洋溢的自信,我欣然同意。儿子也没让我失望,每次作文也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作业再也不用我担心了。
现在,儿子再次自信起来。回家后,再也听不到他求救的问题。完成作业的效率也大大提高,练习册上的优五角星越来越多,成绩也更加优异。这或许就是放手的力量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我改变策略,放手让他自己去解题,发现他的潜能真的是无穷的。所以,适当时候应学会放手。因为放手,也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