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不是这两个小屁孩的爸爸的时候,我看到追着小孩喂饭的情景,就很反感。
经常看到有的小孩边吃边玩,吃过一口,玩一会又回来再吃一口;有的吃过一口,第二口得追几百米;有的喂晚餐,一直喂到天黑还吃不完。他们的家长则一边训斥小孩不听话,一边拿着碗和勺子追着他们跑,看着都觉得累。好像有了孩子,一切都要围着他转。
我在心里默念,我以后有了小孩,千万不要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
我之所以反感这种行为,当然不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而眼红,而是这样做对小孩确实有不良影响。
长期喂饭,可能影响其形成独立的人格。吃饭是天生的能力,如果这个都要别人代劳,那他如何成长、如何自理呢?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独立的人格也不是一天能形成的。如果小孩形成被喂的习惯,万一家长不在身边,他还能不能自己吃饭?他长大了去了幼儿园,他能自己吃吗?这些问题,家长们都应该有所思考。
喂饭还可能导致小孩厌食。本来吃饭是件高兴的事情,有些家长生怕孩子不吃饭会饿,会瘦,不健康,用语言威逼小孩吃饭,或者用他心爱的玩具或事物作为要挟,导致吃饭变成他们的一种负担。长此以往,小孩心里势必会产生这样的自我暗示:吃饭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我不想吃。其实,一餐不吃能有多大影响呢?如果是长期不吃,那就得反思自己家里是不是太多零食了。
还有一种家长,为了哄小孩吃饭,与之交换各种条件,比如吃完饭可以吃糖,吃完饭带你出去玩,吃完饭可以看动画片……小孩子非常聪明,只要吃过一次甜头,下次你再哄他吃饭,你得满足他的要求了。从此,吃饭变成了交易,而小孩也变得势利起来。你叫他做什么,他都能跟你谈判,讲条件,你如果满足不了,他便耍泼练地,你拿了毫无办法。
而如果他实在是不想吃,而又好不容易逼自己吃完了,你又没兑现承诺,那更严重了。你在他心中的信任程度打了个折扣,你讲什么,他都会当成耳边风,而到时你又反过来责怪小孩不听话,最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关于小孩吃饭这件事,我和老婆的观念是一致的,即让他们「自己吃」。这个一方面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一方面让他们正视「吃饭」这件事,要让他们知道,吃饭是自己的事,一件普通的事,别人帮助不了,也没有必要。
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给他们做的是:装好饭菜,放好勺子。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帮助。刚开始可能有些难度,他们可能拿不稳勺子,根本吃不进几粒饭(对于豆豆和诺诺,他们都是1岁多开始自己吃,刚开始老婆的做法是,准备2个勺子,一个给他们自己拿自己吃,一个不时的喂上两口。虽然这里也用了喂,但他会感觉是自己吃进去的);或者将自己搞得非常邋遢,餐桌、地面到处都是饭粒、油渍;或者拿着勺子好玩……看到这些我们也很心烦,多少次席间都没忍住发怒,但想到让他们「自己吃」的好处,还是给自己开导:忍一忍,只是饭后费点体力搞卫生而已。很多父母不想让小孩自己吃饭,我想大部分还是不想事后搞卫生,觉得麻烦。
豆豆也有不想吃饭的时候,他可能是在家或者小伙伴那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吃了零食。这个时候我们通常是放任他,不勉强。不想吃的话就让他出去玩一会,不要在餐桌旁玩,打扰大家吃饭;还跟他讲清楚,晚上不会给他开小灶。他会听话到外面玩,但到了晚上,还是会饿。有很多次,豆豆就告诉他刚下班回到家的奶奶想吃饭,吃土豆炒饭,他知道他奶奶疼爱他,会给他做。豆豆有些偏瘦,他奶奶总觉得我们没搞东西给他吃。而实际情况是,豆豆生下来就偏轻,是天生的瘦子。她又最见不得小孩挨饿,立即走到厨房捣鼓起来,搞完了还喂他。我虽然反感,但这样的次数有限,就忍忍,只是当面说她两句,并不会把饭碗抢走不让吃,不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他奶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只要她在家,豆豆就只求他奶奶满足他无理的要求;全家人,就是他最不听他奶奶的话,他知道她奶奶疼他,有恃无恐。有时候他奶奶开玩笑说「为什么在家里你只是欺负我,不欺负你爸妈?」我笑笑,心想,自找苦吃……
现在豆豆马上5岁,诺诺2岁,都完全能自己吃饭了。除此之外,豆豆还有一种特别好的习惯,就是不喜欢剩饭,甚者到了「强迫症」的地步。如果自己真吃不完,还想把剩下的饭弄到爷爷碗里,让自己的饭碗一粒不剩(汗)。吃完饭了,自己还会主动将饭碗放到灶台,这点我们很少要求他做,我想他是看到我们大人都这样做,潜移默化影响了他。
但他也有个坏习惯,就是吃饭的时候话太多,像个小鸟叽叽喳喳不停。我想这也与我们这些家长的习惯有关,因为我们吃饭的时候,总习惯聊天。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越来越溺爱自己的小孩。特别是小孩的爷爷奶奶辈,想把自己以前未体验过的好东西,好事物,一股脑地推给孩子,好像孩子能代替他们童年多吃点东西,弥补心灵缺失。但这样做,只能是「费力不讨好」,既累了自己,还惯坏了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