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诗戏谑意味颇浓,面对大煞风景之事,卧子以神仙让唐玄宗杨贵妃会面为例,告诫友人不必为此担心。此刻卧子心态之愉悦也。
四首诗歌,有春寒到清明,二人爱意浓浓。
先生再笺释河东君此期之诗四首,其一、《戊寅草 杨柳》其一云: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其二云: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典故:幽恨:《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四虫豸部一·蝉》:晋·崔豹《古今注》:“牛亨问董仲舒曰:‘蝉为齐女,何?’荅曰:‘昔齐王后怨王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之,故曰齐女。’”丝长易别离: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乐府诗集 折杨柳歌辞》:(一)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二):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三):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四):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五))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䟤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鸾镜:即妆镜,《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县镜以映之!’王从言。鸾覩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大垂手:古舞名,又为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六·大垂手》宋·郭茂倩题解:“《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诗意:其一:(此时)只见杨柳的短枝,是因为有离别幽恨的人把长枝都折走了。一年来有几次是长枝的时候呢?长枝容易引起相思(还是不长为好)。其二:春风吹过了玉台妆镜,吹的柳枝及其影子旖旎迷离,似乎是对着春风作大垂手的舞姿,原来最销魂的还是箫管吹奏的《折杨柳》。
两首诗歌,一写柳枝,以其长短比喻思念之幽怨,一写柳舞,以其动作,伴奏的音乐比喻离别的销魂,动静结合,形声相应,是其精妙之处也。细绎此诗,与卧子之欢愉不同,河东君诗歌中充满了忧虑。
诗四首其二,《杨花》云: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杨柳杨花皆事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典故:梦花:典出《列子 卷二 黄帝篇》: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后遂以“梦华”等谓追思往事恍如梦境;杜宇:人名,相传古代蜀帝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化为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