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观,张祖训,张一民(立房)宁波崇本堂张各支脉3
(2010-06-28 08:53:42)[编辑][删除]
再次震惊于张政馀(祖壬)老先生的记忆了,他在2010年6月16日给我的信中这样写到:“我二弟(指张祖训)后来脱离国货公司,在张一民(立房张氏族人)那儿当副厂长,民族厂当时制造洋钉。”
我爸爸张日新(君常)1948年11月12日的日记中这样写到:“下午到祖训叔那里,认识了一位远房的公公张一民。一民公公开了这家民族钢铁工业厂,房子是自己造的,机器向英国定的,他预备别开生面的用外国机器制洋钉,当然利息相当可观,可是目前的环境(指当时物价飞涨,人心惶惶),使他骑虎难下,他只有干下去。”
这两段记载时隔62年,关于张一民公公制造洋钉的事情,竟然完全吻合。我说张政馀是活字典,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那个时代,我家老人和张氏族人联系不多,但和如观(张政馀父亲)公公家一向很好,我爸爸在上海振兴毛纺厂当工人时,和祖训叔来往较多。1948年11月13日,爸爸还到如观公公工作的上海四明银行去看望他:“公公和我谈了许多立身处世的话,和怎样去待人接物。”
下面是南京张政馀(祖壬)一支的情况:
分享
0
顶
阅读(93)┊ 评论 (3)┊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张家骧之唐、虞、夏、殷、周房起名?
后一篇:张政馀的教诲 宁波崇本堂张氏各支脉4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新!用微软Live Writer离线写博文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
新浪网友2010-06-29 01:40:29[回复][删除][举报]
如观不是星房的后代吗(上次的图)?怎么现在连到月房去了?祖ning是祖壬是我的猜测(音同),错了,应该收回(sorry)。祖ning,祖龄,祖荣,还有小英(?)阿姑可能是别家的(公侯子男)后代?祖壬应该能写/说出他的堂兄弟们。张有均的确是有是十一个孩子,我母亲说1-6老早死了,她记得最小的是”十一阿叔”。你叫渭汹先生写出他的兄弟和堂兄弟来(得写满一筐?)。还好中国字发音不同,写出来一样。等更多的信息传回来,可能梳理容易些。再次感谢你的努力!
--
红龙虾--
·
jijq93932010-06-29 08:30:22[删除][举报]
制表时错位了,抱歉,已经更正了。“慎思”
·
tayu2010-08-18 11:20:46[回复][删除][举报]
1950年6月份左右,一民叔民族钢铁工业厂正式投产,生产元钉,商标是"工字牌",生产元钉和一台三头連續拉絲机的设备,是解放前从香港进口,是美国制造,在上海同业中仅有的进囗设备,我和祖训兄先后进厂工作,祖训兄約半年后离厂,考入税务局工作,次年祖训兄英年早逝,祖荣兄是年进厂工作。祖宁,祖训,祖荣三兄弟尚有一位妹妹呌小瑛,一直在宁波。如观伯1950年亦在上海,次年返甬
张政馀的教诲宁波崇本堂张氏各支脉4
(2010-06-29 08:46:08)[编辑][删除]
收到张政馀(祖壬)老先生6月19日的来信,主要是告诉我,他老人家在《宁波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是应杂志总编的上门邀请而为,其中的张家内容部分:“全是回忆,并无历史资料在我手边。”有许多是听他的老人讲的,而且对他自己文章中出现的差错,诚恳地表示:“有误,我记错了。”他还说:“你如有志建谱,切勿以我的‘记忆’为材料,一定要有‘史料’为依据,你要注意这一点”。
老先生真是不简单,异常的严谨,不骛虚名,虚怀若谷,值得我辈宁波张氏子孙好好学习。同时,对于他自己记忆中正确的东西,如辈份排行等等,也表达了由衷的快意。他说,改革开放后,有些人发财了,在印制家谱中,“大谈祖上做官的荣耀,有的还莫名其妙的谈:‘某某叔父为周恩来治病’,‘某某文章受毛泽东的赞赏’等等”。他对这种做法“并不赞同”,还是要踏踏实实追寻我们的祖先。
其实,作为我的初衷,我的目标已然达到了,我找到了自己的祖先(觉得找到的似乎有些太快了),当然是在大家的帮助下,特别是张政馀(祖壬)老先生的帮助下。现在主要是觉得有些兴趣了,如果能理清张家家族的脉络应该是个很有意思、很奇特的事情,对咱们张家应该也是个挺好的事情。况且,我的博客已经建立,如果来个急刹车,好像刹不住了,信马由缰吧。
下面是北京张亦鸣一支的情况:
分享
顶
阅读┊ 评论 ┊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张如观,张祖训,张一民(立房)宁波崇本堂张各支脉3
后一篇:张政馀(祖壬)的贡献 宁波崇本堂张氏各支脉5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新!用微软Live Writer离线写博文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
新浪网友2010-06-30 23:15:21[回复][删除][举报]
多么神奇的6月啊。你在一个月之内,顺利地找到了家祖(你的初衷)。而我也在三五天前,进入你的博客,几天之内居然澄清了张家兴四房月房后代几十年的错误传说。当然,祖壬先生对张家大厅和张家祖上的回忆,比以前王介堂老先生对郎官巷的回忆,又更具体得多了。子渊多年的努力,使我们(特别是你,呵呵)对张家有了纵向的了解。我的代号”红龙虾“,是因为看到你在博客中欢呼你抓到了一条大鱼(子渊),我就凑个热闹,就叫龙虾吧(北京人的幽默,呵呵)。当然,这个代号应该结束了,家谱这么严肃认真的事情,怎么能用这么不严肃的代号呢!抱歉。我父亲也是宁波人,去世后葬在宁波。真心希望宁波能够保留更多的古物古迹。用像”工人新村“一样的居民排楼取代郎官巷张家大厅这样的无价之宝,使我感到很悲愤。北京在北京人的强烈呼吁和抗议下,决定设立胡同和四合院保护区。我曾经上过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都是由王府和寺庙改建的,现在都得到了保留。万幸。北京人说,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人的根与魂。真希望有一天china不再被戏称”拆哪“。
·
jijq93932010-07-01 08:58:24[删除][举报]
谢谢
张政馀(祖壬)的贡献宁波崇本堂张氏各支脉5
(2010-07-01 09:15:50)[编辑][删除]
张政馀(祖壬)的贡献,对追寻宁波崇本堂张家的历史而言,举足轻重,善莫大焉,很多张家后人,天各一方,都是看到他2009年发表在《宁波邦》杂志上的文章,喜极而泣的,至少他给了我们一条重要的线索。虽然他自称:“全是回忆,并无历史资料在我手边。”但是,正如我们在搞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遇到的问题一样,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会是最原始的状态,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许的变化,但本质上,骨子里没有什么不同,它还是它,正如“北京烤鸭”,举世闻名,外国人来到北京,差不多都要吃上一嘴巴,但“北京烤鸭”现在的烤制工艺可能有变化了,比如说现在是在用电烤了。
说点题外话,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所谓“北京烤鸭”应该是由“济南烤鸭”演变而来的,确切地说,应该是由济南“章丘烤鸭”演变而来,理由有四条。一、无论是八大菜系还是四大菜系,都有鲁菜,好像都没有北京菜。鲁菜又分两支:济南菜和胶东菜。济南菜在历史上极为叫座,特别是在北方城市、在北京,皇亲国戚的很多人都喜欢吃。二、“北京烤鸭”好吃不好吃,关键不在烤鸭本身的烤制,也不在于鸭子在哪里放养,而在食用佐料的选择,这佐料中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济南产的“甜酱和大葱”,这些东西是一方水土,都是济南的特产,正如济南甜沫一样,甜酱是济南的最好,大葱就更不用说了,葱王有2米高,这可不是转基因食品,是章丘特有的一块地方出产这样的大葱,最一般的也有一人高,很多外地人觉得不可理解,一根大葱就有一斤重,没办法,你来看看就知道了。那大葱嚼在嘴里,津液四溢,口颊生香,甜、脆、香、鲜、不怎么辣,还有点辣,你要大口地嚼,绝对回味无穷。如果就上山东煎饼,你就是个老百姓;如果就上“章丘烤鸭”,你就快混入地主老财的队列了。试问,北京有这样的大葱吗?如果有,也是济南往北京上贡的。三、章丘隶属济南市管辖,也有著名的泉水,百脉泉、墨泉、梅花泉,旱涝不息,像济南市区的乾隆御笔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一样,永远地那么喷,喷着,喷涌而出,喷涌四溢。所以,在章丘,鸭子的生长环境极佳,烤鸭的原料从未缺乏过,喝的都是天然矿泉水,白云湖更是辽阔无比,有多少鸭子都能放养。四、济南的特产“黄家烤肉”也是赫赫有名,在济南家喻户晓,肥瘦咸宜,哪个大饭店也制作不出来,这“黄家烤肉”与“章丘烤鸭”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头猪那么大的家伙都烤得外黄里鲜的,一支鸭子就更是张飞吃豆芽了,小菜。
话说远了,还是说说张政馀吧。张政馀(祖壬)的贡献,在于记忆了张家的许多脉络,记住了张家的辈份排行,记住了几代太公的房号顺序,提供了一个可资比对的信息体系或者说是系统。没有这个大前提,我们即使有了张光瑾太公的宗谱,也难于比对出什么结果来(参见《崇本堂宗谱比对成功》一文)。我们张家后人应该感谢张政馀(祖壬)的贡献,向祖壬老先生致敬了!
下面是大洋彼岸“红龙虾”一支的情况:
“红龙虾”:很遗憾,你的这一支,暂时还不能上下完全的连接上,中间的“月房”太公的名字不知道,现在只知道“日房”太公的名字是张家驹。你家应该是兴四房后的“月房”家的长子之后代。建议你再请你母亲回忆一下她太公的名字。
慎思
分享
顶
阅读┊ 评论 ┊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张政馀的教诲 宁波崇本堂张氏各支脉4
后一篇:对暗号?张建新?宁波崇本堂张氏各支脉6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新!用微软Live Writer离线写博文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
新浪网友2010-07-01 15:15:50[回复][删除][举报]
张岱年,原名善恺,字棣笙,号仲青,鄞县人.同治五年思贡,官鸟程训导,住鸟程三十余年,课十甚勤,升余杭教谕.性喜碑帖,能鉴别真伪,所蓄碑帖多至干余种,并亲编《铭书屋藏碑目录》册.光绪十四年,着名藏书家陆心源为碑目作序,序云:",'文宦迹不出吴越,义当东南兵燹之后,非有大力雄资鼓动碑估墨客,宜乎求之殷而遇之罕矣.今观其目,富几与青浦埒,不尤难之难者欤.余每过乌程学舍,文琳琅满架,穷年砣,老而弥笃."
·
jijq93932010-07-01 16:28:29[删除][举报]
谢谢指点
·
新浪网友2010-07-01 23:50:22[回复][删除][举报]
谢谢慎思博主。张庆xi和庆旦两个儿子之间,有奂庆,羡庆(后改羡钦),?庆(夭折),德庆(后改梦瑶,老写的梦字也含有四),?庆(少年时卒)和幼之(意幼止,够了),庆旦有个妹妹,张安安。上面的排列中,兴大房至三房是善x,兴四,五房是寿x,一定是他们的字?兴四房太公是创办“张信茂”的,鄞县志应该有记录他的名?为什么月房太公的后代们,包括有衡后代(我母亲的兄弟们),有均后代(渭汹先生)都不一而同地说月房太公是家骧呢?他们没有联系过,不认识。祖壬先生说,张家出了好几个大官,会不会月房太公也是个清朝的官而被其后代误认是家骧?我的猜测而已。如果知道名字,应该能查出。老人们不会上网,信息传得慢。我想会有更多的信息的。上面留言的是子渊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留言,太好了!张家人丁兴旺,过去有众多的官人,文人,商人,我想现在更是。说不定大家会擦肩而过呢,呵呵。我家也有一位书法篆刻家呢(不是我)。我也是食客,改日再聊。我有重任在肩,忙去了。
--
红龙虾--
·
新浪网友2010-07-02 03:09:16[回复][删除][举报]
我又有新发现:兴三房善恺(岱年)的后代之一是家驷。Google万岁!
--
“红龙虾”--
张氏全国统谱之《疑似世系备考篇》存录二⊙ 张氏全国统谱之《疑似世系备考篇》存录二⊙ 第二百零八章;依据《鄞县张氏家谱》【始祖张洪顺公】源流,简撰张氏世系如下,[存录之,以备考证]:【始祖张洪顺公,世居慈溪,又迁居鄞县。】【1行】:一世:张洪顺【2行】:二世:张应科【3行】:三世:张文英【4行】:四世:张承桂【5行】:五世:张嘉谋【6行】:六世:张溶【7行】:七世:张积梓【8行】:八世:张岱年【9行】:九世:张家驷
·
jijq93932010-07-02 10:43:56[删除][举报]
红龙虾:据子渊推测,我们张家在朝廷做官之人应该在50-60多人,所谓郎官巷,也不会是张家骧一个人成就的,最大的是他,其次是张善倬,做到陕西布政使。慎思我们提议,再有发评论的张家族人,请自编一个称呼,都向“红龙虾”学习,谢谢了,这样便于识别。慎思
·jijq93932010-11-30 14:27:49[删除][举报]
张庆shi奭,终于找到这个字了,呵呵。奭:书盛大的样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