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引言
引言的一句话
很多不同的厂家生产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它们运行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但 T C P / I P协议族允许它们互相进行通信。SNA也是一种计算机通信协议,类似TCP/IP
计算机之间通信
早期的计算机通信
早期,因为操作系统的不同,不同的计算机之间是不能能通信的,可是美国陆军、海军、空军使用的计算机是不同的,这使得资源可以在军种内部进行通信,但是海军的资源就不可以共享给陆军。基于TCP/IP的计算机通信模型
为了解决不同类型计算机的通信问题,美国军部开始投资一个研究项目,这个项目主要目的是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协议族,只要通信双方的操作系统支持这个协议族,就可以进行通信,这个协议族就叫TCP/IP协议。协议族包括以下协议:
网卡和网卡驱动、ARP协议、IP协议、ICMP协议、GM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FTP协议、HTTP协议、SFTP协议等
1973年卡恩请瑟夫一起考虑这个协议的各个细节,他们这次合作的结果产生了在开放系统下的所有网民和网管人员都在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即TCP/IP协议。1974年TCP/IP协议正式发布。
除了TCP/IP协议族,还有多种计算机通信的实现方式,包括ATM(1870年产生,惊呆了吧),帧中继协议,HDLC协议等。
ISO定制的开放系统通信模型(OSI)是计算机通信的标准,有趣的是OSI是在1979年定制的。OSI是为了规范当时出现的多种异种计算机通信,而不是出现OSI之后,TCP/IP等实现才有,所以,强制将TCP/IP去对应OSI的七层模型是愚蠢的。
OSI百度的一段话: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即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开放,是指非垄断的。系统是指现实的系统中与互联有关的各部分。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由IBM公司提出(1974年,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Digital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结构并存,其结果是若采用IBM的结构,只能选用IBM的产品,只能与同种结构的网络互联。
为了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基于具体机型、操作系统或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称为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1.2分层
网络协议族通常采用分层模型,TCP/IP是一种四层模型的协议族,除了TCP/IP四层模型,还有著名的OSI七层模型。
- TCP/IP四层模型与网络
1.应用层
处理应用逻辑,如果一个操作系统支持TCP/IP,一般都会都有下面的应用层服务:
• Telnet 远程登录。
• FTP 文件传输协议。
•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传输层
在应用层数据的基础上添加传输层报头,形成报文。
3.网络层
将传输层给的报文添加上网络层的头部数据,形成分组。如果网络层的数据太多,就会要永多个分组才能发完。
4.链路层
收到网络层的分组,然后封装成数据贞。并且将数据贞,然后交给[调制解析器](猫),调制解析器将收到的数据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
链路层 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驱动程序,对于网络来说,不同的网络类型是由网卡决定的,使用以太网网卡的就是以太网,使用令牌环网卡的就是令牌环网,当然,每种网卡都要有对应的驱动程序。TCP/IP协议支持不同类型的链路层,也就是支持不同的网卡,或者说网络。
互联网、局域网、网络、广域网、网管、路由器、IP路由器、网桥、以太网、令牌环网、
网络:多台计算机相互关联就组成一个网络、可以说是一个网络系统
互联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适用相同协议连接起来的网络就是互联网
广域网:
局域网:
IP路由器:路由器的别名
路由器:路由器的好处是为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提供连接:以太网、令牌环网、点对点的链接和F D D 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等等。路由器是一个特别的计算机,提供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实现。可以同时和以太网、令牌环网等多种网络进行数据通信。
T C P / I P支持多种不同的链路层协议,这取决于网络所使用的硬件,如以
太网、令牌环网、F D D 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及 R S-2 3 2串行线路等。
网关:路由器的别名
以太网:适用以太网网卡和以太网网卡驱动在数据链路层工作来构造数据通信的网络就是以太网。以太网目前应用最广泛。
令牌环网:和以太网的性质一样,不过这里使用的物理网络设备但是令牌环网的网卡和驱动。
1.3 TCP/IP四层模型与协议
数据包
一个数据报是指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一个信息单元,可能是分组、贞
TCP
UDP
提供不可以的端对端通信
IP
同时被 T C P和U D P使用。提供点对点的通信。
ICMP
尽管I C M P主要被I P使用,但应用程序也有可能访问它
IGMP
ARP
RARP
1.4 IP地址
- win7固定IP地址
IP地址固定以后,如果没有选择DNS服务器,就不能进行域名解析,这时候就可以通过houts文件、添加DNS服务器IP的方式来达到
- IP地址固定原理
1.5 域名系统(DNS服务器)
将域名转化为IP的服务,DNS劫持是流量劫持的一大原因
1.6 数据封装和解包(分用)
1.7 端口
1-10000是系统的,临时端口要在>1万以上
1.8 C/S模型
当前的很多服务都是Clinet-Service模型,即C/S模型
1.9RFC
所有关于I n t e r n e t的正式标准都以R F C(Request for Comment)文档出版。另外,大量的R F C并不是正式的标准,出版的目的只是为了提供信息。 R F C的篇幅从1页到2 0 0页不等。每一项都用一个数字来标识,如 RFC 11 2 2,数字越大说明R F C的内容越新
RFC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