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偶像的年度总结
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2017年末几天,每一个积极进取、不甘落后于时代的高效人士,都会有些焦虑,因为要从本就繁忙无比的生活中抽身出来,来一次一整年的复盘。
于是,年底时我看到了俞敏洪老师的年终复盘,文中我感受到的俞老师还像多年前我在新东方时看到的那个俞老师一样:珍惜每一刻当下,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终身学习(五行中的乾卦,俞老师局中的戌)。他文中提到两件事儿:一是在过去的一年中读了近100本书,二是2017年出版了两本书,写了几十万字。我想起2017年初,我也在每天疯狂地为读过或听过的70本书做着笔记,不过有那么一天,我冷静地放下了这种对知识的执念:2017年对我非常有影响的一句话是:Knowledge is a curse. 知识有时候与智慧背道而驰;很多时候,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我相信,俞老师虽然没有提,他也有着淡淡的说不清楚的这种痛楚吧——这种焦虑是否来自被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追赶的感觉?随时被后起的80后、90后,现在是00后赶超的那种不安?
俞老师在说到写书这件事时,提到了个有趣的轶闻:乾隆曾经写过4万多首诗,但没有一首为后人所流传,所以说人类的价值传承,从来不以量取胜。那么自己的书,今后是为后人传颂,还是会像乾隆的4万首诗呢?隐隐感觉到,俞老师不那么淡定了。人一旦走到了一个曾经人生的珠峰,其实就会反而心生恐惧,因为担心前面的山再难逾越,也会担心前面不会再有属于自己的珠峰,同时还担心后起者轻易踏平自己的记录,再或者俞老师仅仅是被他自己的教育帝国绑架了也未可知。
俞老师的本我是个丙戌,丙戌的人自己像是坐在核电站上的太阳,发热发光,持续不断地影响别人,乃其毕生所愿。丙戌的人极其乐观,自坐乾卦,积极努力永不言败。俞老师曾经照耀过我,我的人生也从此有了巨大的改变,在俞老师的照耀下做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冒冒失失地成为中国第一个教G字打头的女老师,又比如一个人被扔到偏远的城市去开荒做基础教育,只因为俞老师用他的温度影响过我的全局(我的全局非常寒凉):彼时他说,基础教育是他终身的梦想。我就那样启程了。人在做选择时,指向全局所缺(局寒缺火)是个生存本能的反应。(此生存和彼生存完全不同,我的薪水当时比最赚钱的老师岗位缩水了10倍)不过如果我当时懂得我自己的时间规律,恐怕会换一个选择的方案。
而今看到焦虑的老俞(曾经新东方对他最亲切的称呼),我局中的丑字告诉我:当止则止,由止生定,由定生安。所以我从2017年扔下第78本书时起,我的人生定在了五行学上,来探究时间的秘密,了解人生甚至宇宙的真谛,因为我坚信,这是我的智慧来源,智慧本身并不来自于那未完成的300本书的长长的清单。
我暗暗地想:或许这样的自己,有一天才有可能帮助到我敬爱的俞老师。
02. 另一个偶像的跨年演讲
很多人的手机,在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月1日被垂直知识平台之父罗胖的跨年演讲刷屏了。我在想,罗胖的演讲肯定会让多年前的我心情激荡不止,他的语速也是我所使用的在新东方讲台上的语速,而不小心功放时,我老公(两个己丑)听起来心脏病快犯了。罗胖演讲中总共开了6个脑洞,笔记党已经各种版本出来了,赘述无益,我来分析一下他这个人吧:他像一个live版的马尔科姆,将一个个已至的未来,借助大数据和科研前沿的武器,用凝练而咄咄逼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罗胖本人丑未冲,冲战局效率很高),为大众洗脑。
另外这是一个寅木的平台,以寅木的方式做事,垂直知识平台本身就是个寅木,知识分享界的跨年演讲也是寅木的相:寅木——主东方、主渠道、主欣欣向荣的希望、主代表未来的新生事物。正如他所描述的世界: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的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另外一个桥段里他说到:有人总是喊着要岁月静好,但真实的世界毕竟是大河奔流。寅木的特点就是求新、跑得快。我的局也有寅木,是我的情绪启动机制是寅木,所以这样的语言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成为终身学习者。
罗胖演讲的最后终于谈到了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活的问题:
他首先以中国枢纽的世界地位讲到了命和运的关系:命是中国独有的禀赋,其他国家想学也学不去,那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所谓运,就是中国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上,恰好踩对的那些节奏。他的感受非常贴切,只不过,五行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秘术,这些都是哲学思辨,并且自古至今从来都是用于终极指导国家的这个运的,不会任由那么多“恰好”。每个人的个体,也是如此,禀赋就是天生的那八个字的人生地图,加之后天对时间规律的把握——即运,让成功和失败不再是个恰巧和恰恰不巧的结果。
罗胖还提到了人生算法:查理芒格说:当成功概率很高的时刻,下最大的赌注,其余时间按兵不动。巴菲特也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他得出的结论是: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套路,找到他、重复他,强化他。他真的说到了点儿上,用五行时间局来研究的人生导航路径,得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发现成功的套路,不受干扰重复做,并获得时间的复利。问题在于,没有五行,普通人很难发现自己的套路在哪里,没有五行,你很容易就被岁运冲击的七零八落,所以大多数人是没有那么笃定的,什么时候最笃定?了解命的确定性的部分时,人才有可能笃定。否则,老天生来就是来跟我们开玩笑的,普通人很难不受其影响而目标游移不定,一游移,往往几十年就匆匆而过,所以活着笃定的、且踩对了点儿的人才能成功,所以,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演讲本身我个人超级喜欢和推荐,不过,罗胖还是耍了个心机:用碎片式的学习成果,以巨大的信息量炮轰的方式,掩盖了他实际上仅仅交了一份没有整体逻辑和真正答案的人生作业。
03. 一部跨年的电影
我自己看了部没看完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解忧杂货店》,本来知道是个奇幻的疗愈电影,结果也是个奇幻的疗愈电影,没什么惊喜。叙事的流畅性有那么一点刻意和卡断,估计从日本的背景改编为中国背景的故事,对韩寒来说多少是个挑战。疗愈的角度,我想到了五行个案和心理咨询的区别:心理咨询大多要通过比较长的时间,也许看得到效果,也许没有什么结论;解忧杂货店呢,其实有些像五行个案,因为穿插着时间的因素,但也并非五行个案,因为没有确定指向的建议,给不了笃定的结果,杂货店的老爷爷所给的仅仅是一个遍尝人间味道的长者,一颗爱与善交织的心。就像他自己说的:他给的建议,有人照做,有人没有照做,甚至有人连问题都提不出来,仿佛人生就像一张白纸,可以写下无数的可能,但是这样的一种回复,也可以被称为是一个个指向疗愈的人生咨询,甚至不背负任何世俗的目的。五行的个案,往往是这个样子:我们能一眼看穿案主百年岁运的起伏,所以凝聚到一个微观的抉择时,反而能做到一剑封喉,直指人生问题的本质。有个师兄开玩笑,看一个个案,就如同尝尽百年芳华,所以我们学习五行时间规律的人,累积的寿命都是成千上万岁,各个都是老妖精。
我在想,也许在2017年的岁末看到这部电影,或许意味着些什么?我喜欢疗愈,喜欢影响别人,也许我可以透过五行做和老爷爷一样的事情,让这个喧嚣的世界,多那么一点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