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对于每个国人来说,那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杨洁版的《西游记》更是我们的永远的回忆和经典。西游记的拍摄的过程就是唐玄奘的取经之路。今天要说的这本书就是杨洁的回忆录之一《敢问路在何方》。
杨洁导演以前是拍戏曲的,舞台剧等等……由于自小在部队大院长大,还有一位严父,所以,虽然没有上到大学,由于当时文化传统的原因,女孩上学教育不受重视,但是家庭的教育和她对文艺事业的热爱影响了她日后的行事作风和为人处世。这也是为什么她能够拍出这传世之作,电视剧的经典。
当时,杨洁导演一直想拍电视剧,台里没有给机会。直到有一次,副台长找到杨洁导演说《西游记》拍摄的的事情,而且已经确定下来让杨洁导演拍摄,当时,杨洁导演,知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是由于怀着满腔的热血,把这个任务接了下来。
接下来任务后,首先就是先去采景,然后选人,采景不像现在有影视基地,什么景都能找得到,再加上电脑后期合成,很容易。但是在当时,可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所以,《西游记》里的景基本都是实景拍摄,并且杨洁导演也想通过《西游记》让观众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取景的过程就不多赘述,因为很多都是原始深林,深山老林,像张家界,火焰山,岩洞等等,长途跋涉,路途遥远,吃饭和睡觉都是很辛苦困难。而且只有一个摄像机,所以任务十分繁重,效率不高。像通宵,连续几十个小时工作,那就是家常便饭。
在《西游记》当中,主角师徒四人便是工作的重点。首先说一下,找演员孙悟空。在演孙悟空这个角色当中,杨洁导演要求非常高,一方面她不想用舞台表演的人,因为总会把角色搞成戏曲,但是又需要有灵性和有表演天赋的人。她找了有舞台表演的,但是不是她想要的那种角色,后来又试了几个都不入眼。后来有一次在看报纸上,有一篇文章写道一个表演猴的演员非常好,引起了不少观众的认可。杨洁导演当时就非常兴奋,赶紧去绍兴这个戏班找这个“猴子”。
到了绍兴之后,见了戏班的班主六龄童先生,和他交谈一番之后,杨洁导演觉得,六龄童先生对这个“猴子”理解的非常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当时说如果能再年轻20岁肯定找你演猴。然后,六龄童的父亲就说推荐六小龄童给杨洁导演。接着六小龄童就表演了一下,杨洁导演觉得还差一点,不够活,所以,杨洁导演并没有当场答应,说回去和领导商量。然后,提出想去戏班看看本来想去看的那个人,六龄童的父亲说不着急,先转一转。这次杨洁导演呆了两天还是没有见到。而六龄童先生一直推荐他的儿子。到第二次再来的时候,还是没有见到,而这次杨洁导演把选六小龄童的事看表演给副台长看过之后,就敲定了他,随后杨洁导演要求他的父亲再好好辅导六小龄童,而六小龄童也非常争气,表演越来越好。
选猪八戒和沙僧都相对比较顺利。这里要说一下选唐三藏。第一个唐三藏是汪粤,杨洁导演觉得也不错,是去学校选的。汪粤也很吃苦到寺庙里去专门学习佛。拍了两集之后,有一天汪粤找到杨洁导演说,有人找他当男主角,他觉得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很想去。杨洁导演说,你确定?最后汪粤还是走了。
好了,这唐僧又需要找,后来又找到了下一个唐僧,徐少华。徐少华演技不错,而且深得杨洁导演的满意,把唐僧那种凡人的情感和对师徒的爱憎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这个唐僧呢,后来对杨洁导演说,自己要考大学,拿个文凭,但是不耽误拍戏,不需要上课。杨洁导演就答应了让他去。考上了之后呢,又需要在学校上课,而这边剧组拍戏又需要赶进度,杨洁导演赶紧派人去把徐少华找回来。拍了一段之后,徐少华就回学校,这一来二去,非常耽误拍摄进度。后来杨洁导演没办法,找人去到校长那里说一下,说让他回来拍戏,学业先暂时不上课。后来校长找徐少华问了下学业和拍戏哪个重要,他回复说学业更重要。最后,猴子、老猪、沙僧都来找徐少华希望他能把戏拍完。但是,徐少华,已经决定回去上学,不再拍戏。还是没有留住。后来杨洁导演找到台里说了情况,台里倒是很支持说谁穿上那件唐僧的衣服谁就是唐僧,没有我们再找。
就这样,杨洁导演心里倒是踏实了一些。直到后来在酒店里遇到迟重瑞这个唐僧,才最终把这个角色安定了下来直到所有剧集拍摄完毕。
人生如戏,《西游记》里面师徒四人三个徒弟都会半途而废,唯有唐僧是最有决心的那个人。而现实生活中,反倒是这徒弟三人都坚持到了最后,而唯独这个唐僧没有坚持到底。真的是非常有戏剧的一幕。
就像汪粤在离开寺庙后方丈赠送的离别言那样:务实-言行相应,不怀自大。有恒-有所作为,而不中舍。
这句话作为结尾是再合适不过了,人生短暂,不如之事十有八九,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或许还能有一些成就。《西游记》看似神话小说,其实就是人生之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那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不就是人生奋斗成长之路吗?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你是否为你自己的梦想而坚持?这八十一难你是否都闯过了?你也想过放弃?你最终坚持下来了吗?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