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偏向于喜欢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很少看外国文学作品。
今天在出差的火车上、在酒店休息的短暂时光,看了一本严歌苓老师推荐的书:法国作家莫洛亚写的《唐璜:拜伦传》。
虽然一本书还没有看完,但是书里面的内容,却深深吸引了我。
正如序言中所说的:枯燥乏味的史料,显得趣味盎然,一个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的跃然纸上。
拜伦是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伟大诗人。他的身世却极为特殊。
他的父亲是一个英国的名门之后,曾经是海军士兵。但是放荡不羁的父亲,却是一个花花公子。
他的母亲是一个苏格兰贵族,长得并不漂亮,喜欢看书,但她却疯狂爱上了他的父亲。一次次纵容他父亲赌博、调情、挥霍无度、负债累累。
母亲27岁时就守寡了,独立抚养着腿有残疾的小拜伦,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
小拜伦四岁零十个月就送去上学,他特别的聪明,跟着不同的老师,学习了各种语言和宗教。
他博览群书,他沉思冥想。他比别的孩子更渴望爱、更害怕孤独。
他十岁时终于继承了:祖上留下来的“纽施台德”——拥有美景和森林的昔日寺院。他也终于成为了小拜伦勋爵。
知识渊博但懒惰散漫的他,在挣扎着往山上爬,就像一条失去舵和罗盘的船似的,在暴风雨中挣扎。
他用他的诗,写出了他少年时期的爱情、痛苦和向往。
他也是用他的诗,找到了他的自信、才华和认可……
这本人物传记,让我看到了外国作家不同的写作方式,让我特别的欣赏和佩服。
1.场景的描写细致入微。
书本中,经常有大段的描写,独特的美景和周围的环境。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有下面这么一段:
马车驰过一两处灌木丛,一片松树林;在林荫路的转弯处,纽斯台德蓦地进入眼帘。
在一片半为芦苇覆盖的宽阔的湖边,修道院的哥特式轮廓渐渐显出来了,它在晦冥的天空下显得灰蒙蒙的,宁静而别致。
像所有富于幻想的孩子们一样,拜伦曾有过一个梦想王国,他渴望在这个梦想王国里生活并统治一切。纽斯台德比他所有的梦境更美。
看到这样美妙的文字,是不是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对他故乡的喜爱之情。
2.人物的刻画出神入化。
拜伦有着纵多的亲属、朋友和与他有关的人。
每个人的描写笔墨不一,有的人物是用外号来表现,如“坏天气杰克”,“邪恶的勋爵”,“这个可怜的不幸人”。
有的人物则是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比如:她喜怒无常的性情,时时给他一阵暴雨般的殴打,接着又是一阵暴雨般的亲吻。
他知道她是不幸的,他怕她,又可怜她。
等他去阿伯丁的希腊文教授约翰·斯图尔特的花园里摘果子时,他总会问,是否能给家里“可怜的、亲爱的母亲”带些苹果回去?
这是他对母亲,又爱又恨的情感交融。
又比如他对初恋爱情的描写。
它看上去仿佛出自一道彩虹——全是美和宁静。我的激情像往常一样影响我——我夜不能眠,我食不甘味——我坐立不安……
他试着为她写诗。在他的眼里,她仿佛是娴静和天真的化身,出于一种地道的本人,他从童年时代起,就一直在寻找一种能使他那过于热忱的灵魂感到熨贴的东西。
他在两个女孩身上发现过,然而在别处却再也没有找到过。
3.情节的发展引人入胜。
书中他的家族史,是那么的具有“恶作剧”色彩。上流社会的人们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轨迹。
穷困潦倒过,负债累累过,一贫如洗过,衣食无忧过,风光无限过。
他崇拜女人,又怔恨女人。
他有的时候笑容可掬,有的时候又多愁善感。
他喜怒无常,他既无家庭,又无朋友。
没有人知道他会成为“天使”还是“魔鬼”。有没有人知道他会成为“奇才”还是“混蛋”。
扑朔迷离的情节让人只想接着往下看后面的精彩。
在索斯威尔期间,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位年老的隐士,因为智慧和不幸而变得愤世嫉俗。
6月里晴朗的一天,20岁的拜伦带着那本墨迹未干的书来到伦敦。他此时手头已有一些钱,而且声誉日著,所以他兴高采烈。
从此以后,那位“有钱的柔弱女人”将被孤零零地留在内地,而那“该死的”索斯威尔也被甩得远远的。
接下来他的人生故事,会经历更多波澜壮阔,此起彼伏……
作者介绍:我是日记星球182号星宝宝MAY,写作思维导图达人。
我在参加日记星球第八期21天蜕变之旅的复训。
这是我第133篇原创日记,我相信坚持的力量,我更希望,用我的文字和坚持,传播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