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对此,保护历史文化,守住民族之灵魂,需要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坚定文化自信,保护优秀文化。“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因为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才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历史,赋予中华民族能量和定力,在民族危难之时,我们坚守住家园。只有每个华夏儿女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才出现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才能继续长时间地存在并发扬光大。文化自信是激发我们民族创造力、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保证,是铸就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新繁荣的动力源,事关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未来,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世界历史上看,一个对自身的文化传统、历史传统特别认同的国家、民族,才能够立于世界不败之地。在全球化时代,各种价值观念交相辉映,同时又鱼龙混杂的时代,文化自信是影响力最持久的力量和精神源泉,所以我们需要用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力量来凝聚华夏儿女人心,形成一个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坚持保护先行,传承文化种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推动文化传承发展,首要是守住文化的“潜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历经时间沉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见证者”。我们要本着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态度,全面保护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守住历史文化根脉,让这份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加强历史文物、革命文物等保护利用,要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着力加强历史文物、革命文物保护修复,让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再现历史原貌,切实把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大众心中牢牢扎根。
坚持开放包容,发展文化潜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促进文明互相交流借鉴。历史证明,文明在多样化的情况下开展交流、借鉴,因互鉴而发展,因借鉴而传承。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将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取得更大成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优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文化,展现优秀的中国形象。未来,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我们应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在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