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太极阴阳学说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系辞》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太者,大也;极者,尽也。太极所表现的是大到极点而能小,小到极点而能大,即物极必反。这种变化称为太极。
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也就是天地。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自无极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则静,静而生阴,静极生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这里所说的宇宙发展公式是: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
太极是一种运动中的平衡状态,古人造出的太极图可以来说明这种平衡状态。
太极图的创立可在隋唐以前,据唐《道藏》记载,有一叫“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图”,可能是太极图的本源。
至明清,胡渭在《易图明辨》中所画的太极图才是我们现在的太极图。太极图表达了阴阳的辩证观。
阴阳观点的形成,是我国古代辩证思想的体现。古人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可分为阴性和阳性二种,而阴阳是变化发展的。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阴阳这两个属性是存在于事物的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之中。如刚与柔、热与寒、男人与女人、奇与偶、深与浅、上与下、大与小等都是一对矛盾。正是有这样一对对的矛盾,才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这种矛盾,又是统一的,比如太极图,阴与阳是一对矛盾,但正因为他们又是统一平衡的,所以才产生了太极图。男人和女人是一对矛盾,但是正因为他们也是统一的,才能结合为家庭而生育后代,也才能使世界上众多的男人和众多的女人生活在同一世界里,使世界变的有生机,使生活有趣。
阴阳双方不但是统一的矛盾,而且互为其根。如太极图中,阴鱼的眼为阳,阳鱼的眼为阴,因为阴阳双方本身就是独立的,又是对方的根源。没有天,哪来地;没有男人,何知女人;没有大,又何知小。所以阴是阳存在的条件,阳是阴存在的前提。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故《系辞》中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
阴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按一定的规律而运动变化的。如春夏秋冬四季,它是随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变化而运动变化的。众所周知,地球一面自转,一面以一年周期围绕着太阳公转,但自转的轴并不和公转轴垂直,而是倾斜了二十三度二十七分,这就是四季变化的主因。由地球看太阳,太阳出升的方向会随地球的公转而改变,也就是地球因太阳照射的角度而改变。于是在地球上以一太阳年为周期,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因此,一定面积接受日光量的多少,在北半球夏至最多,也就是天最长,最热;而冬至最少,天最短,气侯也最冷。所以说,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因日光的照射量多少而形成的。
由春天到夏天,阳渐长而阴渐短,由夏至秋,再至冬,而是阴长阳消,正是这种此进彼退,此退彼进的正常发展变化,才能阴阳双方互相推动,相互发展而成螺线形的上升趋势。《系辞》中就有“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如果没有这种变化,世界将成为一潭死水。所以阴阳消长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保证。如不按这种变化规律而变化,便是一种异常现象,就会出现特殊情况。
阴阳是可以转化的,当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比如热本是阳,它可以通过一定的条件(冰箱、空调等)转化为凉,凉是阴。这种转化必须有一定的条件。《系辞》中有“阴阳合德,刚柔有体”的词句,就是说阴阳互相转化的。
阴阳消长是量的多少大小的变化,而阴阳转化则是质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必须有一个过程,所以说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每时每刻都在消长(量变),但是转化(质变)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才能完成。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认识世界的一种世界观,是我国古哲学中的一部分,是周易理论之一,也是预测术的依据之一。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尚书·洪范》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有人认为这种五行的哲学思想源于中国东方部落的龟卜。
五行起源于中国古代,当时为方便起见,多以五指来计数,后来人们观测天体,发现了天空除月亮之外,太阳系还有其他行星,这些行星有秩序地围绕着太阳运行,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掌握世界上一切事物命运的行星,人们便以当时生活必要的材料(水火木金土)来命名,并把世界上的各种事物以水火木金土五大要素分为五大类。因为这五种事物都产生于阴阳之中,所以有时又将阴阳和五行合在一起称为阴阳五行。
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简单的归纳法,它把世界上万物分成五大类,使人们能更简单的更有规律地去认识世界,认识物质,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开始。
五行中,因为水是流动的,而温度较低,所以古人用他来代表寒冷向下的特性。火是高温,所以用火代表炎热向上的特性。金是金属而无情,故代表清静生杀的特化育的特性。木是向上有生命力的。代表生发、条达的特性。土是万物之基,所以代表长养、化育的特性。
五行之间的互相关系,用相生相克来表示。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相生是互相滋生,促进生长,相合相好的意思。如火的延续需要加柴添木,无木火便熄,所以说木生火。火热木焚而变灰,灰变土,所以说土是火生。金本在矿石之中,矿石居山中,山为土聚而成,故金藏于土中,所以土生金。金遇强火而销熔变为水,所以金生水。木生长需水滋润,所以水生木也。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克水。《白虎通义》中有一段话:“五行所以相害(克)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克)火也;精胜坚,故火胜(克)金也;刚胜柔,故金胜(克)木也;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相克即互相制约、克制、抑制、相害、相欺的意思。
五行除上面的相生,相克关系之外,有时还会发生反克(也叫逆克)的现象。如木克土,但是如果土很旺,而木太弱,这时木不但克不动土,而且还会损坏自己,好比甲乙二人斗力,原来甲是胜乙的,但是如果在甲生病,体力太弱的情况下,甲就无力斗身壮的乙了,如甲病势太重,那一定败于乙下。这种情况叫做五行反克或反侮。
五行的旺衰,在生克关系中很重要。如果对旺衰分析不透,五行生克就无法应用,有时还会出现差错。古人对于这个问题,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出一套五行旺相休囚死表,对后者提供了方便。此表如下:
每季最后一个月,也就是三、六、九、十二月:土旺,金相,火休,木囚,水死。
旺代表旺盛,次旺为相,被旺气所克而生气全无为死,衰败为囚,无用者为休。如春天木旺,因木生火,木旺火亦随旺故为相。木旺去克土,土便会被克死,所以土死。金去克旺木而金败,故金便为囚事了。木旺不用水生,所以水为休。休,退休之义也。
旺相休囚死,是鉴定五行中每种物质的状态的唯一标志,如火克金,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被火克,但是在秋季,金处旺地,而火是囚地,这时火去克金,金不但不伤,反而会把火克坏受损,所以命书上有秋金不怕火的说法。
五行在认识世间各事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医学上就有五行所代表的脏腑、外形的记载。
木,其人色青,其性直,其情和,旺相者主有博爱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济物利人,恤孤念寡,直朴清高,行藏慷慨,丰姿秀丽,骨格修长,手足纤腻,口尖发美,面色青白,语句轩昂。休囚者主瘦长,发少,拗性偏心,嫉妒不仁。死绝者,则眉眼不正,悭吝鄙啬,肌肉干燥,项长喉结,行坐不稳,身多欹侧。
火,其人色赤,其性急,其情恭。旺相者,主有辞让端谨之风,恭敬谦和之意,威仪凛烈,谆朴尊崇,面貌上尖下阔,形体头小脚长,印堂窄而眉浓,鼻准露而耳小,精神闪烁,语言急速,情燥无毒,聪明有为。太过则声焦面赤,摇膝好动。不及,则黄瘦,尖楞,诈妒毒,言语妄涎,有始无终。
土,其人色黄,其性重,其情厚。旺相者主言行相顾,忠孝至诚,好敬神佛,不爽期信,背圆腰阔,鼻大口方,眉清目秀,面肥色黄,度量宽厚,处事有方。太过者,则执一古朴,愚拙不明。不及者,则颜色忧滞,面偏鼻低声音重浊,事理不通,狠毒乖戾,不得众情。颠倒失信,悭吝妄为。
金,其人色白,其性刚,其情烈。旺相者,则英勇豪杰。仗义疏财,知廉耻,识羞恶,骨肉相应,体健神清,面方白净,眉高眼深,鼻直耳红,声音清亮,刚毅果断。太过者,则好勇无谋,贪欲不仁。不及者,则悭吝贪酷,事多挫志,有三思,少决断,刻薄内毒,贪淫好杀,身材瘦小。
水,其人色黑,其性聪明,其情善良。旺相者,则机关深远,足知多谋,学识过人,诡诈无极,面黑光彩,语言清和。太过者,则是非好动,飘荡贪浮。不及者,则人物矮小,行事反覆,性情无常,胆小无略。
第三节 河图、洛书及八卦学说
郑玄《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图,龙负图也,为伏羲时龙马负图。龙马者,天地之精,共为形也,马身龙鳞,故谓之龙。
伏羲先天之八卦,乾起于南,以序而生三子;坤起于北,以序而生三女。《系辞》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盖乾南坤北,天地自然之定位,故乾父居南,阳气以升以降而生物,故乾一索而生长男震在东北;再索而生中男坎而居正西;三索而生少男艮居西北,阳老归息于中宫也。坤母居北,阴气以升而生物,故坤一索而生长女巽在西南,再索而生中女离居正东;三索而生少女兑而居东南,阴老而归宿中宫也。天数以阳出阴入,出者自数多而出于数少也,入者自数少而入于数多也。盍天开于子,为天地之源,夫万物从此发。子上为一,以生序行于西南巽上为二,行至正东,离上为三,行于东南兑上为四,既而息于中宫为五。此阴数自少至多,而为人也。夫阴极则阳生,既而生自于中宫,行西北艮上为六,行正西坎上为七,行东北震上为八,行正南乾上为九。天数以九八七六为顺。地数一二三四为逆。今阳顺阴逆而成九宫。先天八卦如图。
上图,乾卦居南方,卦数为一,兑卦居东南,卦数为二,离卦居正东,卦数为三,震卦居东北,卦数为四,巽卦居西南,卦数为五,坎卦居正西,卦数为六,艮卦居西北,卦数为七,坤卦居正北,卦数为八。
此图并不是伏羲所创,因宋朝前只有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记载,并无八卦结构图。宋朝人依据《说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的说法制出的。天地(乾坤),山泽(艮兑),风雷(震巽),水火(坎离)两两相对的结构式。
至于卦数的出因,又源于《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此过程推理,八卦次序就自然产生了。如图:
先天八卦图具有以下特点:
一、先天八卦图,按成卦次序的循环过程有顺逆之分,即由一至四为逆时针方向循环,其次序为乾至兑,兑至离,离至震。乾卦象征天,为阳居南,则最上方。由五至八为顺时针方向循环,其次序为巽至坎,坎至艮,艮至坤,坤象征地,为阴居北,在最下方。这种按卦序排列运行路线是“S”线形,此路线和太极图当中的阴阳交线的反“S”形状相反,但都表示出八卦的先左后右(左为阳,右为阴)的逆转运行。从太极图来看左半部为阳,右半部为阴。从八卦图来看,左边乾兑离震的初爻都是阳,右边巽坎艮坤的初爻者都是阴。这种排列体现了八卦中所具有的阴阳消长、顺逆交错、相反相成的辩证思想。
二、先天八卦图的循环过程也表示了季节的阴阳变化。从乾卦到一阴爻生成的兑,二阴爻的震,表示了夏至一阴起于午,从坤卦到一阳爻的艮卦,二阳爻的巽卦,表示了冬至一阳生于子,同时也是古天文学家用来纪年,月,日,时的方法。
三、先天八卦图各卦的卦爻均是阴阳相对的。乾卦三阳爻,坤卦三阴爻相对;兑卦上爻阴,下二爻阳,与艮卦上爻阳下二爻阴相对;离卦中爻阴上下爻阳,与坎卦中爻阳上下爻阴相对;震卦下爻阳上二爻阴,与巽卦下爻阴上二爻阳相对。这种相对关系还表现在人事上的父对母,少女对少男,中女对中男,长女对长男的男女相对上。即使在自然界的天地、山泽、风雷、水火八项元素中也是一一对应的。这种相对关系是宇宙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所以古人称这种关系为“八卦配偶律”。因此,先天八卦图也叫八卦对称图。
四、每相对二卦的卦数为九,乾一坤八为九,兑二艮七为九,离三坎六为九,震四巽五为九。而每相对二卦的阴阳爻数又相同,两卦相合必是三阴三阳。这种数字相同为九,三阴三阳相同,保证了相对二卦的平衡存在。
《洛书》中的白点代表阳,黑点代表阴。一、三、七、九为奇数,为阳,二、四、六、八为偶数,为阴。此阴阳也称为天地之象。图中之数,戴一履九,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好与后天八卦相符。后天八卦图于下:
上图所示,离卦居南应《洛书》数之九,坎卦居北应《洛书》数之一,震艮卦居东应《洛书》之三,兑卦居西应《洛书》之七,巽卦居东南应《洛书》之四,艮卦居东北应《洛书》之八,乾居西北应《洛书》之六,坤居西南应《洛书》之二。
《洛书》之数出于《河图》。《河图》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居北,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居南。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居东。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居西。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居中。生数不可移,成数可移。天一之水,天三之木,天五之土,皆阳动所生,不待行为。故天一居正北,合“洛书”之坎一,天三居正东,合《洛书》之震三,天五居中央,合《洛书》之中五。地二之火,地四之金,乃阴静之地。阴者,本妇人之象,女人不能自立,必从夫而立焉。故地二必偶,天一而成三,火有形而无质,其气虚,必加数补之,三三而得九,处于南方合《洛书》离九之数也。地四必偶,天三而成七,金有形有质,不须重之,即七数居西合《洛书》兑七焉。生数不可移,但可以配偶,而各居本方。(坎一,震三)成数可移,天道左旋,折《河图》南,方成数天七,补东偶之空,加七七四十九,以除五九四十五止,余四数合《洛书》之巽四居东南。以《河图》北方之成数地六,补西北隅之空,加六六三十六数,合《洛书》之乾六居西北。以《河图》东方之成数地八,补东北维之空,加上八八六十四,除六十不论,止用四数,加一倍,乃二四得八,合《洛书》艮八居东北。以河图西方之成数天九补西南维之空。加九九八十一,除八十不论,止用一,加一倍得二,合《洛书》坤二居西南也。然东西方之成数,用加一倍算,南北不用,是因东西之气与南北之气不同,盖南极、北极为天地之枢纽。天地昼夜行而不息,以东西之气常动而实,南北之气少动而虚,故指南针常以指南。南北之气抵极旋辅,东西之气升降轮转也。正如关子明曰:《河图》《洛书》相为表里,八卦九宫相为经纬是也。
至于后天八卦图,使说是周文王所制,故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后天八卦的依据也是《说卦》。《说卦》中有:“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至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的说法,据此而制后天八卦结构式。帝出乎震,万物始于震,震为东方,太阳出升,为春季。齐乎巽,巽卦居东南方,万物在震出生,在巽刚齐,为普遍生发,正当春夏之交。相见乎离,万物这时相见,为欣欣向荣,彼此争艳,为夏季,为南方。同时也象征皇帝坐北朝南,审理国家大事,开始理治国家。至役乎坤,坤,土也,万物都得到土的滋润,为西南方,是夏秋之交。说言乎兑,为秋季,万物收获在望,所以喜悦,说,悦,为西方。战乎乾,为西北方,纯阳卦居阴位,万物收获在阴阳相斗之中,是秋冬之交。劳乎坎,坎为水,为北方,水系流动劳累之象,同时万物收后需藏而劳,为冬季,成言乎艮,东北方,止也,万物已收藏完毕,一年的劳作到此完成,为冬春之交。以上可以看出,后天八卦的结构式是按万物的生长规律而形成的。
后天八卦的卦序不同先天八卦,它是依据人事而来,乾为父,震为长男,因初爻为阳,坎为中男,因二爻为阳,艮为少男,因三爻(上爻)为阳;坤为母,巽为长女,因初爻为阴,离为中女,因二爻(中爻)为阴,兑为少女,因三爻(上爻)为阴。即,乾坤为父母,震坎艮巽离兑为六个子女。
后天八卦图的特点:
一、后天八卦图的卦序排列与《洛书》的数字相应,并体现出图的右半部自九阳消阴长(天数自九七一从多减少,地数自二至六,从少增多);而左半部自一阴消阳长(地数自八至四,从多减少,天数自一至三到九,从少增多)。可以看出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的哲理。
二、后天八卦的运行分奇、偶两条,都是反“S”形,都合太极图中的阴阳交线反“S”形状。
三、后天八卦将四阳卦、四阴卦分开,阴卦居西南半部,阳卦居东北半部。即阳卦多阴(地数六八,天数一三)阴卦多阳(天数九七,地数四二)。
四、后天八卦的循环也体现了四季变化及万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证明八卦与生产相应。
从以上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的对比,可以看出,虽先后天八卦在方位和顺序上不一致,但是各有各的特点,“先天为对峙之体,易之本”,“后天乃流行之用,尽变化之能事”(引邵康节《皇极经世》)。先后天八卦图是有联系,邵康节说:“先天非后天,则无以成其变化,后天非先天,则不能以自行也”这段的意思是只有先天而无后天,就没有变化,只有后天而没有先天,就没有根本。根据此理论,邵康节创立了先天数,后天方位相结合的实用八卦图。此图综合了八卦,八门,干支,六神······。为后世预测提供了达到准确率极高的条件。邵康节的实用八卦图如下:
本图特点:
一、按后天八卦图的卦序,方位,而用先天八卦图的先天数。
二、此图可用于六爻,奇门,八卦诸方面,是后世各种预测的法宝。
三、图中的干支排列既是时空方位的标志,又是五行旺相休囚的标志。此点为四柱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四柱预测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第四节 干支说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总称。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本来是表示十进位计数法由一至十的顺序数。古代(史前的考古学时期)就使用此法,祖先为了方便起见,先用十手指计数,不够用时再加上脚趾来算。十进位法是相当简便而实用的计数法,目前科学发达,计算先进,古法至今还应用于中外。
天干的始创用手记时,是中国历法的开创。原意是取树木的生长衰老过程,其各自的含义是:
甲:树木的萌芽时期,尚未出土。
乙:树木刚出土的幼苗,柔软鲜美。
丙:幼苗开始生长,蒸蒸日上。
丁:进入中期,生长旺盛,壮实可观。
戊:茂也,整个大地草木茂盛,百花争艳。
己:起也,形态完备,特色独出。
庚:更也,开花结果,准备流传下代。
辛:代表种子之特征,即物成后之味属。
壬:妊也,种子埋于地下,待明年重新生育。
癸:揆也,等待时机,准备萌芽。
自四柱预测术创始以后,又进一步丰富了天干的含义,古代命理家认为:
甲:属于雷木,因雷为阳气嘘出来的,所以甲木属阳,取象于雷。《札记·月令》中说:“仲春之月,雷乃发声。”这是甲木旺于春季的根据。至于甲木到申而绝,是因为雷到七月而收的缘故。所以,经云:“木逢春生,处世安然必寿。”大凡命造为甲木日主的,出生月份以春天为好,行运别逢西方庚金来克。
乙:乙属于风木,是花草小木,夏天才能繁茂,诗云:“千章夏木青。”故乙木生于午。因为乙庚相合,所以乙木喜金砍削,不然难以成才。日主属乙木的,生在秋天为吉,正是这个道理。但乙木出生在亥月可算是叶落归根,生机已消,命运不佳了。
丙:丙火为太阳离火(离在八卦中属南属火),有文明之象。太阳早出而晚落,所以阳火丙生于寅而死于酉。丙日出生的人,出生的月份以春秋比冬夏为佳。其道理在于,春天阳光普照万物生长。秋天阳光照万物收藏果实。冬阳则晦,夏阳则炎,对大地万物皆有不利。
丁:丁属星火,属阴《真宝赋》说:“阴火时亥,富贵悠悠。”后天八卦乾为天门居西北方,有亥支相应,古有星象拱北的说法。所以日主是丁火的,喜欢在秋天和夜里降生,此时星光正旺,秋夜更佳。丁火身宜弱,行运亦然。男命逢丁巳克妻、刑父;女命逢丁巳伤夫。皆因巳中丙火为劫财,戊土为伤官,又是兄屈弟下之象,还犯火蛇之故。
戊:戊土为霞土。土仗火生,霞借日现,这是因为“霞者日之余,日尽而霞将灭没,火熄则土无生意”。所以戊土和霞相联系。日主为戊土的,最好四柱带水,这为霞水相应,文彩斐然。如果年、月干出现癸水的更好,因癸为雨,雨后霞见,岂不文明?
己:己土属于天上的云。云为山泽之气,其气上升而云施,然云去雷交而雨降土得润,则甲己化土也。命造中日主为己土的,坐在长生酉地为吉。生月喜春季,碰上甲木更好,这是因为甲己合土之故。最怕坐亥见乙,因乙木属风,云上升天空遇风吹,就难免风驰云化了。
庚:庚属于天上的月。原属西方的阳金,庚金虽不待秋季而生,但必到秋季才能旺盛,因秋月最佳,金白月明,金能生水,潮能应月,所以彼此相通。命造中如果是庚金日主,四柱透出乙木、己土者称为“月白风清浮云托”。如生在秋月、冬月更为吉象。但生月为春夏却美中不足了。
辛:辛金属于秋霜。八月酉居白露似霜开始,天气清肃,草木衰败,阴木到此而绝。霜怕日出,但辛偏与丙合,其因是,辛遇丙克,霜见火克之合化水也(丙辛化水)命造中,日干辛金坐卯,四柱乙木不透,此为才藏为贵,大富之命。如坐亥透丙,此为藏才透官,贵不可言。
壬:壬水属于秋露。壬生于秋天的申地,申是草木之绝地,正合秋露挟寒而降大地,肃杀万种草木之象。八字中壬为日主的命造,如果生于秋月,最好四柱透出丁火,丁为星,壬为露,相逢便呈现炎热已消,萧杀清凉之景象。
癸:癸为春雨。阴木得雨,蓬勃而发。乙木到申而死,此因春雨春天为贵,而秋雨量减少之故。日主为癸卯的命造,四柱中见己者为云行雨施,必有济世之才。月份以春夏为吉,有诗曰:“癸日生逢己巳乡,然星须要木来降。虽然名利多高显,怎奈平生寿不长。”
地支,树之高枝,古人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地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此是地支的原意。
地支共有十二个字,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十二字也是表示树木生旺衰死的几个阶段的。其每个字的含义是:
子:孳[zī]也,草木种子,吸足水份,得适宜温度、空气,为阳动萌生开始。
丑:萌动出芽的种子,尚在地皮下将要冒出地面时的状态。
寅:寒土中屈曲的草木,得到春天的阳光出土,开始成长。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兴旺。
辰:震也,万物挺起而长,阳气极旺。
巳:起也,草木旺盛,百花吐艳,阳纯无阴。
午:阳气充满,阴气始生,万物始果。
未:味也。果实成熟,各有特色。
申:身也。物以将终,临近收藏。
酉:緧[qiū]也。物到收敛之时。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已灭。
亥:劾也,阴气极盛,万物到此尽亡,生气全息。
十二支用于命理却又有一番特定意涵,现分述如下:
子:为墨池,因水色墨居北方子位,所以子有墨池之象。子年出生之人,时柱喜为癸亥,因癸亥为水旺之地,所以子遇癸亥称“水归大海”或“双鱼游墨”,有这种格局之命定为文章高手,文坛名人。
丑:为柳岸,因丑中有水,有土,又有金。土堆成岸,用来围水,档水流动,所以丑有柳岸之称。古诗有“柳色黄金嫩。”正是说柳与金有关联,如丑年生人,时上为己未的,叫“月照柳梢”,这是极好的命。
寅:为广谷。因寅居东北艮位,八卦中,艮为山,寅为戊土之生地,所以寅有山谷之意,故称广谷。寅为虎,时柱见戊辰时,辰为龙,龙虎相配,而“虎啸而谷生风”,可威镇四海。也是贵命,
卯:为琼林。卯居东方,为木时,值春季之中,这时万物旺长,树木青青好比琅玕(玉的一种)所以就称琼林。卯年生人,时逢己未,己为天上之云,云托月出,所以为“兔入月宫”之格,属于大贵之人。
辰:为草泽。《左传》说:“深山大泽,龙蛇生焉”。大泽为水会聚之处,辰居东偏南为水库,故称草泽。如辰年逢壬戌、癸亥时的人,就为“龙归大海”的贵格了。
巳:为大驿。驿的本意是道路通达,人烟聚居,必用火土之物,而巳中有火有土,故称为大驿。巳年生人,喜逢辰时,巳属蛇,辰为龙,“蛇化青龙”而为千里龙驹了。
午:为烽堠[hòu](烽火台)。午位于正南离位,属火,色赤,生肖为马,而烽堠正是戎马兵火所处之地,故午称烽堠。午年出生之人,时支见辰为“马化龙驹”,有武将统帅之命。
未:为花园。未居西南,是木之库,好比墙垣之内的花草之林,丛杂而茂,故称花园。未年生人,时逢戊戌,此为“双飞格”。狗羊并,其命最好。
申:为名都。申居西南,八卦称为坤,坤为地,地大用名都表示也。申生壬水,申对艮山,故有“水绕山环”之美称。申年出生,逢亥时为天地交泰之象。
酉:为时钟。因酉居西方,近天门(西北乾为天门),酉属金,铸钟之原料,钟响应天门大开,所以酉为时钟。命造中,酉年适寅时为“钟鸣谷应”,实为贵命。
戌:为烧原。戌居西北,属土,时值九月深秋,农家皆烧草木而耕,所以便有烧原之称了。所以“戌与辰地,贵人不临”。但戌年出生之命,时上逢卯,却不称为“春入烧痕”之贵格。
亥:为悬河。天河之水,奔流不回,此为天河,古云“亥即天门”,亥又藏癸水也是悬河之象。为此,亥年出生,时柱逢寅、辰者,为“水拱雷门”了。
此外,关于天干、地支与五行、四时、五方及六十花甲的情况,在四柱预测的具体方法中还有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