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某妈抱怨,说自家的宝宝现在已经是小区里黑名单里的头号人物,原因是宝宝把好几个小伙伴给咬得哇哇大哭,那些家长们又气又恨的,现在大老远看见他家宝宝,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又被咬了,正所谓惹不起还怕躲不起么。我听了还真是哭笑不得。
“咱们不和她玩,她会咬人的”、“小心小心,别靠近她”。相信不少妈妈也遇到过这种尴尬的事情。其实自己心里清楚得很,孩子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坏。可有时候真的很迷惑,宝宝明明也很开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匪夷所思的行为?
原来, 3岁以下的宝宝还无法分辨自己行为的好坏,所以对爸爸妈妈来说,需要多了解宝宝咬人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适当地给予正确引导。
一、长牙发痒:
2岁左右的孩子处于长牙期,由于牙龈黏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牙痒痒的现象,孩子喜欢通过咬东西来缓解不适感。如果家长没有及时提供孩子可以咬的物品,孩子就有可能发展到咬人。
案例:宝宝4个多月了,长了一颗牙,吃奶时总咬我的乳头,请问该怎么办?
分析:小婴儿刚出牙的时候,对嘴里的新东西还不习惯,因此吃奶时会尝试着咬妈妈的乳头,试图摆脱自己的新牙。还有一种可能是宝宝的衔乳姿势不正确,觉得自己没有被抱稳,本能地咬住乳头防止自己摔下去。
对策:感觉到宝宝咬乳头,可以将宝宝的头轻轻地扣向乳房,堵住他的小鼻子。宝宝呼吸不畅,会自动把嘴松开。同时,为了满足他磨牙的需求,可以给他一些安全的东西来咬,如牙胶或磨牙玩具。
二、语言贫乏:
有些孩子因为语言发展迟缓,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不能确切表达自己的医院。明明想亲亲他人,却掌握不了度变成了咬人;明明是想拒绝他人,却在情急之下使用了咬人的方式。
案例 :我的宝宝一岁两个月,这段时间,他常常莫明其妙地咬人、掐人,是不是有什么疾病?
分析:一岁的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他的意愿和感受。如果看护者忽视宝宝的安全需求,让他一个人独自玩耍,会导致他对新鲜、陌生环境的害怕和恐惧。咬人成为他保护自己,战胜恐惧的惟一方式。
对策:为了帮助宝宝重拾安全感,你需要给予宝宝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不要因为宝宝胆小而笑话他,惩罚他,尤其是男孩子。更不要逼迫宝宝克服胆小,这会让他更加胆怯。最好的办法是经常和宝宝交谈,反复告诉他,你是多么爱他,你是他的保护神,不会允许任何人伤害他。这样,一段时间后恐惧感自然会消失,宝宝也不会再咬人了。
三、情绪发泄:
很多咬人的孩子是安全感出了问题,由于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通过咬人来获得心理满足感。比如,有些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经常拒绝孩子的合理需求;有些孩子在入园后,感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就通过咬人来获得关注。再比如,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如果当时的长者作了不太公平的决策,孩子可能会通过咬人来反抗。
案例:老公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回来,儿子迎接爸爸归来的方式很特别,总是咬他大腿,这让他很伤心。要改变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分析:宝宝只咬爸爸,而不咬妈妈,极有可能的原因是爸爸和他相处的时间太少了,他用这种行为方式表示不满。
对策: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放弃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把自己的全身心奉献给宝宝。和宝宝相处的时间长短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共度亲子时光。请记住,亲子关系不是时间关系,而是质量关系!亲情质量是发展宝宝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专注0-6岁儿童安全防护的棒棒猪建议最好每天固定一个专门属于宝宝的亲子互动时间,全家一起做游戏,暂时放开工作和家务,这是增进感情的最佳选择。
四、模仿他人:
有些宝宝模仿性强,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会觉得很有趣,有些家长也通过“轻咬宝宝的肌肤表达亲近和喜爱”,于是宝宝也会模仿着去咬人。如果咬人后,孩子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从而会强化孩子继续咬人。
当然也会有些宝宝以“咬”的方式表达爱。比如,用力吸允乳汁,其实是想对妈妈说:“谢谢妈妈给我这么好吃的乳汁。”所以,一定要学会辨别宝宝的“咬人”行为,不能让宝宝含冤。
学会这三招,理智对待宝宝的咬人行为:
第一:坚定地告诉宝宝“不能咬人”。
做出夸张的动作,可以让宝宝感受到他这种举动会伤害到所喜爱的人,宝宝远比我们想象中懂得看大人的脸色,他会从我们的表情中知道自己这种示爱的方式有点欠妥。
第二:尽量克制情绪。
父母可以用热情的大拥抱来回应对他的爱,同时明确地告诉宝宝:“妈妈疼”,可以把宝宝的小手放到他嘴里让他自己咬一口,问问他:“疼不疼?”告诉宝宝,咬人不是表达喜欢之情的最佳方式,引导他用语言、手势、拥抱表达情感。
第三:帮助宝宝合理地释放压力。
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摔打或啃咬的玩具,比如牙胶、磨牙棒、饼干、毛巾等物品,带宝宝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来尽情释放压力。
另外,棒棒猪建议大家不要过多评价宝宝的行为。过多的关注反而会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平时避免让宝宝过多地听到大家对他“打人”“咬人”行为的谈论,也不要因此给宝宝冠上“小霸王”之类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