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2年了,在教坛中从一棵小草磨练到了一棵小树,虽不能完全遮风挡雨,但也能深谙这块土地的风风雨雨。回想当初的从教之路,我带着满腔热情,大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狂妄想法,而看看现在,几乎是筋疲力尽的各种应付,毫无隐瞒的说我有了职业倦怠感。
前两天,我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最近半个月日子过的跟打架似得,直接忙晕了!不知道下周能不能稍微正常一点!”朋友圈一下子热闹了,各种点赞,各种评论,点赞的我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但评论的确很有特点,同行的评论是“有同感”或者“深有同感”,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而不属于同行的评价则是“忙点好”,“ 忙了日子过的充实,”
老师们在忙什么呢?在被人眼中,老师是很羡慕的职业,工薪阶层,整天在凉爽的办公室里,和孩子们在一起,无忧无虑,没有行政上的各种勾心斗角,一天上两节课,加起来才一个半小时,有啥忙的呢?而真实的老师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早晨六点钟,刺耳的手机闹铃把美梦中的老师惊醒,貌似和军人一样,急速的穿衣洗漱,匆忙的赶往教室,检查完学生到校情况便到堆积如山的作业本前,配套练习前开始一天的工作。老师也会叹息阅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教案,其实并不是老师在抱怨自己的工作,而是那些所谓专业部门的条条框框的限定,让老师失去了教育的自由,只能在忙碌中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疲惫的完成上级部门的各种规定,哪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呢?
教育是一片净土,教育需要一群能静下心来的人。而现在呢?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热闹,各种大型的活动,诸如英语情景剧竞赛,诗文朗诵竞赛,各种运动会,文艺汇演,每项活动几乎都是三级的,有学校的,片区的,还有全县的。我参观北师大庆阳附校的时候看到了他们的校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活动对于学生成长和学习的确很重要,现在的活动也的确很多,很丰富多彩,试问各项活动开展的时候预设了目的和意义吗?达到了吗?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学生的成长在哪里?活动结束后的教育效应有多少?也许这些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所谓的活动就是拍若干张照片,写一个美篇,发一个微信公众号,营造热闹的场面,渲染隆重的气氛罢了。
教育需要教师静下心来研究,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条河,亦或是整个太平洋,这样才能从容应对现代化的教育。没有预设目标和完美策划的活动,热闹的活动场面只能让教师疲于应付,教师的热情逐渐褪去,教师没有了热情,何谈创新?
还教师一片净土,让教师静下心来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