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新方法
读《学习之道》,学会了一个简单却很有用的方法,就是回想,复习,或者也叫“一天之内再次强化学习模型”。先不解释为什么,具体是什么原理。因为除了真的不好理解之外,有点不敢说出来的个人感觉是作者写的有点乱。也或许是因为读的是译本。我相信更大可能是自己的理解能力还有待很大幅度的提高,接下来请允许我用“具体该怎么用起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自我原谅。
决定尝试用一下,因为这个方法是在昨天看到的,按书里面给出的一个具体方法:
对于初次接触到的新概念,最好24小时之内重新复习一次。
另外,书里面作者举例说到:有些教授总是喜欢建议学生,如果可能,要在听到课程的当晚再写一遍笔记。除了是利用复习的方法让大脑记住这些概念外,还是因为,一旦把东西写下来,就可以把“防忘”复习拖久一点。
自己的理解是,不管学习什么,一个新概念也好,语言学习也好,第一次专注学习之后,最好在一天之内就复习一遍,这一遍复习可以尝试用自己总结概括回想的方式来,即使做不到这样,写下来再做一遍读书笔记也很好。
怎么用上这个方法
学到这里来, 觉得自己找到了好的方法。
因为,跟着天天用英语每天听课,阅读材料,一开始很慢,要用去很多时间。后来一边调整自己的时间,也同时没有忘记怎么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有一次听霞姐的课,她说有时候我们先预习一遍听当天的课程,课后再认真的去看笔记阅读或许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当时听完之后,对这个方法感兴趣,于是马上尝试。大部分的时候,自己都是第二天听前一天晚上的课。比如,听课前先阅读一遍材料,不管不认识的单词有多少,只管去查,预习时只求能理解大概意思就好。听课的时候,最好是能同时跟着老师的节奏来记录一些好的句子,哪怕只是跟着老师读某写句子也好,目的是不让自己跑神。听完课之后,马上去看笔记再来阅读一遍。笔记是老师总结的精华,想一下就记住,对我也有难度,但是也要尽量去记。然后,这个时候大脑就需要休息了,去忙别的,在晚上临睡前,最后再过一遍笔记版本的阅读材料。
如果用零碎的时间拼起来,其实也用不了很多时间,晚上再看一遍是为了在巩固一下单词和回想一下这篇材料,作者到底想要告诉我什么。
这个方法坚持下来几天之后,关于学习英语怎么来安排自己的时间,没有之前摸索门路时候的慌张了。再来想,这不就是自己尝试摸索出来的学习天天用英语的流程图吗?同时有效果,因为它竟然符合大脑的工作原理,就像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始写的方法:学习——回想,或者是一天之内再次强化的学习模型。
之所以对这个方法有感触,是发现自己最近在跟着清晨朗读会朗读英语的时候,对于当天的阅读材料,能理解的更清楚了。没有刻意记单词,也发现积累了不少的单词。也同时调整了跟着清晨朗读会学习的方法,每天清晨朗读完成之后,也是在晚上临睡前在去读一遍。
和写作有什么关系
学习——回想,或者是一天之内再次强化的学习模型,还可以怎么用?
每天写作不是苦于找不到素材吗?最近也很有感触的是,郑渊洁说过的关于写作:写作首先是要打开我们的眼睛,耳朵,要先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多观察,然后才是坐下来写。
刚好可以结合每天用英语的这些清晨朗读材料也好,需要阅读的材料也好,大概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在当天之内简单记下来。甚至在听课的时候,也会根据老师挖掘材料的深度来整理一个素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面。比如,在前几天乐静老师讲到卡夫卡,卡夫卡对于爱情的观点,投入爱情中的卡夫卡,还有冷静深邃的卡夫卡。总结下来,除了实在是觉得他说的那些英文句子好之外,他的那些思考也让自己的心中一冷一热,或许这就是渐悟。
可以尝试先教会自己
之前就知道工作记忆能记住的内容有限,需要转化到长期记忆里面去。其实道理是相通的,当时学习的时候,作者提到最好的学习方法,或者是能将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期记起的方法,是教会别人。结合上面提到的自己尝试总结出来的用英语的流程,都在说一样道理:复习更重要。因为把学到的内容尝试整理出来,写出来,不就是再次复习一遍吗?
另外,关于教,即使一开始觉得自己实在不能写的很简单易懂,能让别人明白,也不要有过多顾虑。也一样要尝试去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来,写下来,一开始这个“教”的对象可以是自己。自己教自己一遍,不会有很大压力,或许这样开始写下来之后,会发现自己也能越写越清楚了。
再一次发现,写作不单是沟通思想,同时也是发现思想。就像要先拧开水龙头才可以有水源源不断的流出来一样,我们总是要先写起来,然后才能去发现藏于我们脑袋中思想,那些思想是自己输入的各种思想有意识无意识碰撞连接后的,已然具有价值了,不及时记录下来,转瞬即逝,是不是也有点可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