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瓦
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向往极简生活。
只要买买买的手一直没停,别说简下来,连保持生活空间有序都成了奢谈。熵增容易,谁让买东西太方便了呢。移动支付,蚂蚁花呗,分期付款,各种购物节,各路促销,各式抢购……以及,各式种草各种分享。眼下似乎不买东西就跟犯错了似的。可是我们的生活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
对于买到好东西的需求,想必谁都能理解。但真的不需要一直不停手地重复购物,甚至去“抢”。
如果你试图走出物质绑架的深渊,不妨看看以下建议。
1. 不囤货
对于消耗品,快速消费品,乃至护肤品,尽量将手头在用的产品用完了再买新的。空瓶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换句话说,不要囤货,也不要看到打折促销就忍不住再买。你要相信,等你用完手头的产品,打折一定还会有的(三八,年中,年末,店庆,聚划算,店主生娃,etc)。人们常常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上一次没有抢到这一次一定不能错过。实际上,这些产品很多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可行的方法是a品牌的乳液用完再去买做(或不做)活动的b品牌,而不是a品牌的乳液还没用完,看到c品牌打折马上购入……因为你一定会在a用完以后想买b的,不管b打不打折。
2. 明白买买买只能获得短暂的愉悦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包包解决不了的?如果没有,那就两个。”错错错,相信我,一个包决不可能让你快乐多久。购物所带来的心理愉悦感是暂时的,这种快乐不可持续,并且相当表层。广告实在太诱人,忍不住买了。但想想你几个月前欢天喜地买入的化妆品,现在是否还有被宠幸?要及时明白,占有的愉悦非常短暂,短暂到你一付完款就将东西抛诸脑后了。当然,我并不否定这种快乐。相反对于庸常的生活而言,偶尔消费买乐也是有必要的。只是如果仅通过这一渠道获得快乐的活,很不可取。话说回来,双十一抢购真的快乐吗?谁看到“哎哟喂,被挤爆了”时不心塞呢?不过,你真的缺那么一件叫人抢破头的外套吗?他到底哪儿好了?
人要开心地吃,开心地买。理性一点,不要沉迷于购物会带来愉悦的假象之中。更不要为了购物而购物。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买的东西,真的值得吗?
3. 分类记录购买的物品
我常思考物品与生活的关系。商业社会的造物方便了日常生活,美观的设计赏心悦目。四目相对,造物中的有缘者,是应该被购买者款待乃至尊重的。家具进入住屋空间增色,衣服上身体现风格。每一件与生活发生关联的物品,尤其是那些灵性可爱的设计,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也会沾染性情。喜欢的衣服会被我们一穿再穿,好用的笔会一直用。就像遇见合适的恋人,物品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人本身也有所进步。
但对于衣服,彼此尊重有点难。女生容易买了这件缺那件,买了这款缺那款,买了这色缺那色。换季,搬家,购新衣,都会导致已购的物品压箱底得不到重视。可惜可惜,不该不该。为了理性购物,同时思考自己与衣服之间的关系,今年初,我开始在五年记事本的最后几页记录购入的衣物鞋帽清单。清单记录购买时间,衣服款式,牌子与价格。一方面可以清晰地知道曾经买了什么衣服,偶尔翻翻可以提醒自己哪些衣服理应得到更多的出场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观察这些衣服的寿命。衣物记录清单还可以让自己算算一年下来买衣服花了多少钱,达到理财的目的。
我不懂经济,谈多了班门弄斧。但眼下消费主义过热,群体忒躁动,看着挺不踏实。尤其可怕的是“示范效应”带动的冲动消费盲目消费提前消费,太多东西被买来又被当成垃圾丢掉,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