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Atonement)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
謊言有很多種,但除了善意的謊言,多數謊言都基於惡意或自私自利,是為了傷害他人,或讓自己免受羞辱或懲罰。別低估說謊的殺傷力,一旦放任自己撒個小謊,無論看起來多麼無關緊要,都等於把自己貶為不可信賴的人(被人認為不可信賴的缺點,參見:失去信任),更重要的是,還可能造成對自己或他人一輩子的傷害。
不妨看看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中,十三歲的布里奧妮做了什麽事。塔利斯家的管家之子羅比被當作家中一分子般地養育長大,而布裏奧妮面對他卻感到痛楚,或許是因為坦白了爾時對羅比的迷戀。她放任自己發揮過度的想象力、小題大做,甚至自詡為無私的保護者,讓自己被這些想法牽著走。當她在圖書室逮到塞西莉婭和羅比溫存,她對情況的誤解或許可歸因於年少無知,但後來當她在暗夜里遇見痛苦的表姐羅拉,看到剛剛侵犯表姐的陰暗人影匆匆離去,她想到的嫌疑犯只有一個。社會地位較低的羅比“四肢笨拙而強壯”,“一張臉生得粗犷卻很友善”,“從前經常把她背在背上”,布裏奧妮發揮狂亂的想象力,把羅比勾勒成禽獸,辜負了她們一家人的好意,必須受到懲罰。
布裏奧妮的年輕不是藉口。受困於自己的妄想,她根據誤解和想象編出的複雜故事淹沒了內心深處的不同聲音,其實她很清楚事實並非她所想的那樣。然而,她卻堅持立場,把心中的不確定拋到腦後,就為了維繫自己編織的說法。因此,當警探問她當時是否親眼看見羅比時,她說了謊。
布裏奧妮的謊言不僅毀了羅比和塞西莉婭的人生,也毀了自己。為了贖罪,終其一生,她不斷回溯這件事的所有細節,像“一串永不停止的念珠”。這部小說是一顆特效藥,讓你對說謊的誘惑從此免疫。
也可參見 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