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很喜欢看书。书对我来说,就像乳汁之于幼儿,是一种天生的眷恋。
从小读到大,养成了一些自己的读书习惯和方法。特此分享一下~
不成体系,想到哪说哪吧。
读一本书
读书的时候遇到自己喜欢或重要的需要记下来的内容,摘抄而非划线。
摘抄的意思是,把想要记下来的这一段,单独摘出来。可以手写在本子上,当然也可以开一个word文档、手机备忘录之类的。
关键词是摘出来。
在书里直接划线或highlight出来是没什么用的。一来,划线内容散乱在各处,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对人的记忆和理解根本没有帮助。二来,当需要回过头来找某个内容的时候,效率太低。
把内容摘出来,单独保存在某个地方,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其次,如果想要加强理解和记忆,就不要按它在文中出现的顺序,而是按照自己理解的逻辑来整理,比如根据某个分类方式,或内在的逻辑关联顺序等等。
摘录的时候,可以顺便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如果有的话)。反正是自己看的,写什么都不要紧。隔一段时间假如又有了新的感想,就记在后面,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如果一本书要读多遍,我很推崇苏轼的一个读书方法。就是每次都只定一个话题去读,相当于用一个关键词去整本书里搜索所有相关的内容。在这过程中,不相关的都直接略过。下一次,就换一个话题再读。
原文是这么讲的——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就像看风景一样,所到之处姹紫斑斓,珍奇趣玩目不暇接。如果什么都想看,最后也很难记起最令人心动的一处。如果带着目的,譬如只看山石树木,或瀑布溪流,一天观察下来,一定颇有所得。
从一本书到整个书库
顺藤摸瓜是一个很好的扩展阅读方式。
就像交朋友。假如很喜欢一个朋友,那么他的好朋友,也很有可能会得到我们的青睐。
因此,当我看到一本很喜欢的书,我就会特别关注这几个点:
- 作者
- 参考书目
- 文中引用过的话和书目
- 作者提到过的表示欣赏的人和书。
然后,从以上任意一个点出发,去找相关的书看。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都是这样发生的,只不过我们不知觉罢了。比如看电影,由一部片子发现了一个好演员,进而看这个演员的其他电影,或者看这个演员喜欢的电影,或者这个演员的偶像演的电影。
不断走,不断获得新的标记,不断顺着新的标记再往前,就能发掘一个新世界。
比如我从读宋词开始,知道了苏轼,就开始看他的诗文杂记,找他的传记的时候知道了王水照,由王水照又读上了辛弃疾传记。同时间,由词而对背景感兴趣,就开始看宋史,知道了邓广铭。又由词,慢慢找到叶嘉莹、启功、施蛰存等等大家,又由他们的书开始,对诗有了更多了解。
直到后来发现,它们都是同一个宇宙中,互相映照的星星。
就这样从一本书入门,慢慢走进一整个书库。
不吃别人咀嚼过的菜
书最基本的意义在于保留和传播内容。所以,内容是最重要的。
要确保自己得到的内容最真实准确,当然就是看作者亲手写的书,而不是某某解读,某某带你读之类。
因为内容一旦经过转手,无论文字本身还是其扩展涵义,都或多或少挟带了传播者自身的理解,不一定是原作者真正表达的了。
这就像别人把菜嚼过再吐出来给你吃,失了真味了。
更不要提,许多的传播者出于无知或无良,是如何地对原内容随意解释,甚至歪曲、删减或嫁接。
更更不要提,现如今流行的知识贩卖。拿个面罩罩在你头上,塞满五光十色的泡泡,然后告诉你今天又学到了多少高级的知识,击败了身边百分之多少的朋友。
没意思。
一百个人心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想知道哈姆雷特究竟身高几许脸上有没有疤,自己亲自看一眼不就好了!
有些咀嚼过的菜可以吃
刚才说的是,尽量读一手书。
但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不得不读二手的,比如有些外文书。
有能力的话,当然看原版的好,即便有中文版在手边。没能力的话,谨慎选择译者和出版社。
还有一些书,我们需要他人解读,借他人的眼光来帮助自己理解。比如一些经典作品,或者自己看不懂的内容。如此才能尝出更丰富的味道。
这时候,我的做法是——
- 找权威
比如看宋史,就先搜索宋史研究中,哪些人和书是比较权威的。光在图书类排行榜上找畅销书的话,只会找到一大堆诸如“宋徽宗不为人知的宫帷情事”以及“靖康之难中宫女们的悲惨遭遇”之类不知什么鬼的东西。
- 尽量自助
如果是看文言文和外文,有些能懂而有些不能。我倾向于先看原文,遇到看不懂的查字典或网上搜资料,然后自己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而不是直接看翻译。
原则,就是尽量减少他人干预影响的部分。
- 心态
就算看的是他人的翻译或者解释,也最好有一个比较审慎的态度。对于一种说法,可以再搜索看看有没有其他解释,或者不同的观点。
我一直觉得,他人的传播对阅读者而言,仅仅代表信息的一个来源。每个人对于别人递过来的信息,都应该自己作一番思考和判断,然后决定是接受,还是修正后接受,还是拒绝。
这样子读书,能慢慢养成自己的思考能力。
书是好东西。再次引用苏轼的话(没办法他讲得就是那么有道理),珠玉犀角象牙之类的珍宝,让人开心,却没多大用处。天下掉下来黄金没法穿在身上吧?而草木丝麻五谷六材,用是可以用,但用完就没了,或者会坏掉。能够让人开心,又有用处,而且还用不坏用不完,那就只有书了啊!
最关键的是,无论一个人是穷是富,是俊是丑,抱持着什么观念,都可以在书里有所收获。笨就少学一点,聪明就多学一点,总之不会空手而归。
衣服挑人穿,食物挑人吃,书却不挑人。从这个角度讲,书和空气和时间一样,是最公平的资源。
这样好的资源,如果每个人都能好好使用,那就太好了。
所以不知天高地厚记一些自己的见解,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