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者胡适提出一个人的防身“三味药”。这药方不是刀、枪、剑,更不是符咒水、续命丸和还魂丹,而是他在一所大学的演讲内容,为学生开的学习“三味药”。
1960年6月,胡适应台省某某大学校长邀请,为该校毕业班同学作了《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演讲。
胡适以他独特的幽默,通俗的语言,为同学们开了三味防身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关于“问题丹”。胡适认为“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他希望同学们离开校园后,不要懈怠,不要懒惰,要带着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进知识。胡适对问题的看重,可不是随口而说的,他一直都是这样的践行者。1919年胡适28岁,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还受到当时空谈主义的人的群嘲。美国当代学者尼尔·布朗就专门写过一本书叫做《学会提问》。他在书中,列举了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教授人们富有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兴趣散”。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所谓非职业的玩意儿,就是“不是为吃饭而是心里喜欢做的,用闲暇时间做的”。他例举了从企业秘书到哲学家的弥尔,从测绘工程师到思想家的斯宾诺沙,从职业政治家到文学家的邱吉尔,告诉同学们,职业只是谋生的手段,兴趣才是大家应该追求的目标。
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真正把职业和兴趣统一在一起的人是少之有少的。绝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都和兴趣相距甚远,因为很多人的兴趣不足以支撑起自己的生活。著书都为稻粮谋。为了谋生,不得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业。而真正喜欢的东西,只能当做副业。比如,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职业是公务员,副业是文学爱好者。最后副业超过主业,以畅销书作家闻名。
关于“信心汤”。他认为,现实总是让我们让人悲观失望,甚至发狂。但是我们要有“努力不会白费的”的信心。他例举了制造汽车的亨利·福特,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告诉同学们,只有坚定信心,一定会有实现古人说的“信心可以移山”“功不唐捐”。
这信心的来源就是乐观的心态。胡适一辈子都自称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也喜欢给人题写“无心插柳尚且成荫,有意栽花一定会发”这样的句子,给大家灌输他的信心汤,让人做一个乐观主义者。
一个人无论读书还是做事,如果没有了兴趣,提不出问题,自然也就无法建立起信心,注定只会成绩平平。当然服了胡适的“三味药”不说一定成功,但是至少不会让人生过得稀里糊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