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看哭了万千女性。中国式姐姐到底还要背负多少不属于她们的责任。别让姐姐成为隐形歧视的受害者!
上周末带孩子去看电影,我特意选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小妞开始还不乐意,最后还是扭扭捏捏地随了我。
我知道,对于她这样的独生子女,对兄弟姐妹是没有什么太多感觉的。在她的心里,对兄弟姐妹的认识也就限于像比较亲密的朋友一样。因为父母的缘故,定期聚个会,偶尔见个面,仅此而已。没有手足之情的感受,这个我也为他们遗憾。也正是基于此,我就特别想让她感受一下。
进了电影院坐定后,我才发现竟然是我们两个的包场。我们竟也毫不脸红地特别享受起来。
想起了《你好,李焕英》的座无虚席,《姐姐》受此冷遇,实不应该。《你好,李焕英》好不好?说实话是真不错!但是,去掉贾玲的光环再看,也不比《姐姐》好多少。
我明白市场营销也是电影成败的关键。不仅是电影,在经济社会里什么事不是这样?中国有句古话,不早就说了嘛,人怕出名猪怕壮!张爱玲姐姐也说过,出名要趁早。这些都说明了出名的好处。流量至上的时代,流量在哪里,效益就在哪里,口碑就在哪里。不服气也不行!
我的姐姐和我
说回电影,说回姐姐。其实现在中国小孩子中有姐姐的人还真是不多,也就是现在的中年人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有兄弟姐妹的也不多。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我正好不属于那类人。我很幸运我有个姐姐,也很“不幸”,也同时是别人的姐姐。
姐姐是个特殊的群体,长姐至于弟弟妹妹,她们不是妈妈,却胜似妈妈。姐姐对弟弟妹妹,不仅是血浓于水那么简单。
现实生活中,我也认识很多跟妈似的姐姐。我自己的姐姐,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姐姐最大,大小事情妈妈总是要和姐姐商量。有些时候,即使我已经给了她主意,她还是要再听听姐姐怎么说。我这千年老二的地位,看来是改不掉了。
我的好朋友家更是。因为她的父母年龄很大才有了她,她和姐姐的年龄差就像两辈人那么大。这么说吧,她姐姐的孩子是跟她一起长大的。搞笑吧!
我的好友生了孩子后,她的父母都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她的长姐就替父母承担起了小妹的孩子的照看工作。出门遛娃,别人问起,好友不得不多次解释:那是姐姐,不是妈妈。为此没少闹笑话。
拥有一个姐姐的感受其实挺奇妙的,尤其是我既有自己的姐姐,又同时是别人的姐姐。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喜欢跟在姐姐后面,她做什么我都想跟着,是个十足的跟屁虫。虽然她们大孩子玩的东西我根本都不懂,但是我还是要寸步不离地跟着。
姐姐自然讨厌我了,所以也就没少耍我。要不就是声东击西,想办法甩掉我,要不就是把我当丫鬟使唤。更过份的是,她还会仗“势”欺人,骗取我的东西也是经常有的事。可是,我就是那么傻啊,有的时候真是心甘情愿地被她骗,只求带着我玩。
现在想想,我这当小的当得也太卑微了点吧。没办法,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其实,对我的弟弟,我也是一样的!哈哈!
生活与电影
说到对弟弟,在比较中我才更懂得了长姐的含义。弟弟自然是调皮的,从小惹事生非,没少挨打。对于他,我总是理性大于感性。我的道理是,他作下事就该挨收拾,而长姐却真是不一样。
虽然大事上姐姐不糊涂,但说到对弟弟,她很多时候是感性大于理性,甚至于有些溺爱,真跟疼儿子有得一拼。
说到长姐对弟弟以及侄子的爱,在中国可能更为特殊。中国人观念里弟弟代表娘家人,侄子更是娘家的后代。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兄弟和子侄们,是能给女人在夫家面前撑腰的,是出嫁女人的最后依靠。所以,相对妹妹,女人更看重弟弟一些。
女人看重弟弟,一方面是父母老辈人思想的压迫;另一方面,是女性自身来自于血缘的,对亲人天然的热爱。至于对于妹妹以及妹妹的孩子,中国传统观念中那是别人家的人了。我想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观念早晚也会改变。
有人说了,现代的女人不还是一样疼爱兄弟子侄嘛,要不怎么说“扶弟魔”呢?
是的,现代女性观念已经大为不同,但对娘家人的一腔热爱是不变的。就像《我的姐姐》里面的姑姑,自己但凡有本事,就想帮着抚养弟弟。别忘了,这个姐姐从小也是姑姑看大的啊!
电影里姑姑虽不是主角,但她本身却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她自己原本就是重男轻女的悲剧。她学习很好,和弟弟同时考上了学,但是妈妈只让弟弟上,在弟弟生了孩子后还被妈妈要求帮他带孩子。后来,她自己只开了一家小店,虽然过得一塌糊涂,但还老是想帮弟弟。
她对侄女和侄子的爱都是最真挚的。她自己的心痛经历让她明白,侄女不能再跟自己一样,所以她支持侄女考研,但她也不想让她把弟弟送人。她这种爱就是纯粹出于血缘的爱。不像她对于弟弟,更多的是一种源于父母封建意识的延续。
像姑姑这样的中国传统女性还有很多。她们在世俗中受到诸多歧视,而实际上却在生活中承担了太多本不该她承担的责任。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她拿着俄罗斯套娃说俄语的一段,她当年考上的就是俄语系,可命运却不允许她有说俄语的机会。
影片中对姑姑的刻画场景并不多,但我认为,这是最感人的部分,也是这个电影意义最深沉的地方。
电影中的姐姐对弟弟的爱是源自一种血缘的感情,他们之间的故事没有太多深度。我认为真正的深度在姑姑身上,而电影中却没有把它作为重点。这也算一个缺憾吧。
姑姑这一段,也正衬托了影片中姐姐安然对命运的抗争。她原本计划考研,从而摆脱有才华却只能做一个护士的生活。从天而降的祸事却把弟弟塞到了她的手里。她要面对,是和姑姑一样为了弟弟放弃自己的前途,还是把弟弟送人自己奔赴美好人生,这种两难的抉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女性们也从原来的附属地位,重男轻女中逐步挣脱出来,转变成了能独立自主的新女性了。现在新一代的孩子,他们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我们也鼓励他们这种意识。
安然不仅是一个姐姐,她首先应该是她自己,才又是姐姐。
我想导演想给人们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心声吧。这也应该是所有女性、所有独立个体普遍的心声!
整场电影下来,我几度哽咽。令我没想到的是,看影片从来不哭的小妞竟也泣不成声。看来,这部电影还是触动了她那幼小的心灵了啊!好期待下一部能让她哭出声的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