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记忆一共分4小节。本章从记忆的概念、记忆三阶段和提取记忆的方法等方面,介绍记忆的特点。第4小节重点讲述记忆出错的原因。
在看到第一章关于遗觉象的描述时,我印象最深的是遗觉象的衰退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存在联系,如果用语言描述遗觉象,那么它就会从记忆中逐渐衰退这一研究观点。我猜想这是否就是用复述情节的方法来疗愈创伤的理论依据?记得儿子小时候每次打预防针之后都哭的伤心欲绝,每次要打预防针的那天,保姆比我都紧张。在看到《全脑教育法》这本书中提到的叙事疗法后,我尝试着和儿子一起回顾打预防针的过程,在一遍遍的语言描述之后,儿子掌握了整个的打针环节,放下了对打针那一瞬间的恐惧。书上给出的理论是复述画面的过程促进的了左脑和右脑的整合,因为图像记忆主要由右脑负责,语言记忆由左脑负责。
对书上说的“我们的记忆并不会准确或客观的呈现事件本身,而是会呈现出我们对于事件独一无二的认知”这一点有切身的体会。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中,有时候我和老公讨论当年他的某些语言和行为造成我痛苦的那些记忆时,很多时候他都毫无印象。同样的他脑海中一些深刻的记忆我也几乎没有印象。即便是关于孩子小时候的一些回忆,我们俩记住的点都是不同的。
不久前婆婆因为儿子调皮而埋怨我们太纵容孩子,并告诫我们这样下去,孩子将来会如何如何时。我提醒婆婆,当年我女儿小的时候,她因为类似的问题曾告诫我们这样纵容孩子,女儿长大后会成为土匪的预言并没有实现。对这段记忆,婆婆矢口否认,并要求我和她一起跪着对天起誓。我一看婆婆这架势,赶紧说是自己记错了。唉!这种时候如果我依然较真,那无论当年事实如何,我想大家都会认定是我的问题了。
那为什么我的记忆和老公、婆婆的记忆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想这就是记忆的七宗罪之一“偏差”导致的。偏差分为期望偏差和自我一致性偏差。我们大多数人都相信自己是明智的,因此我们会偏向于忘记自己冲动性的语言和行动。对老公来说,他相信自己是爱老婆的,所以自然会遗忘自己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对婆婆来说,她也是非常爱自己的孙女的,自然会遗忘当年因为一时的情绪而说出的与自己真心相违背的语言。那么我为什么会记住那些不美好的记忆呢?我想我是爱自己和女儿的,自然对伤害自己和女儿的言行保持警惕。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是记忆是当下的一种建构。最近儿子离开了托育机构,正在适应新的幼儿园。新的幼儿园只有三位老师,小朋友的数量却是之前的四倍,被关注度自然减少了很多。加上自从上了新的幼儿园,老师要求我们不能再给孩子喂饭,因此在家我和儿子就吃饭喂饭的问题开始斗争。加上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从昨晚开始,儿子开始怀念以前的托育机构了,在此之前他很少说这样的话。因为当下的环境和遭遇比较不开心,相比之下就惦记以前的各种好了。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在新阳光七天心理入门培训结束的那天晚上李老师的寄语:不期待你们将来会怀念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老师其实是希望我们今后的每一天过多越来越好!
当然,虽说记忆有“七宗罪”,从进化的角度看,他们是由记忆的适应性特征引起的。也就是说记忆的“七宗罪”是有优点的。
我们重点要学习如何用技术来提高记忆力?教材重点介绍了两个方法,一是位置记忆法,另一个就是自然语言中介法。
为避免记忆的短暂性,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之一就是为材料赋予个人层面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整体记忆法。比如在看一本书之前,可以通过阅读章节大纲和总结,还有位于章节开始页面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先建立一个框架。然后再往里填充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细节。
我们还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拓展学习范围,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分段时学习来抵抗记忆的短暂性。分段式学习不仅可以避免集中学习引发疲劳,从而降低效率,还可以再巩固的过程中加强记忆。再就是采取积极措施,将干扰降到最低。
为避免测验时的记忆阻塞,教材提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方法,就是精细复述和编码特异性。具体来说就是在准备测验的过程中,为概念创造属于自己的例子。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提前预测会在测验中出现的题目,运用自己的提取线索来测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