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去找实习了,整理了自己的简历,发现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是2015年以前的,那么我这两年干什么了呢?
我考研并且读研了。
太多人问我,既然你以后想走创作这条路,为什么还要去读学硕。虽然有很多人质疑,但是更多人不明白,搞影视的,不就是拍拍剪剪吗?有什么学术可搞的呢?
对啊!就是因为太多数人都这么觉得,搞得从业人员也这么觉得,所以国产电影才拍的那么烂。所以,出于救世救人的目的,我,扎进了理论思辨的深渊。
结果发现电影学术还真的是没用啊。各种佶屈聱牙的大理论,为了搞懂他们,我连电影都不怎么看了。
还是学到了东西的!虽然我觉得没这些东西也挺好的。。。。。
兜兜转转的我,又准备回到之前的地方,重新出发了。
这两年,其实是场大逃避,说的好听叫做积蓄力量,其实,是对自己的失败产生了恐慌。失败的,还是那部微电影《九月》。被寄予厚望的作品,换回来的,是一个对自己的怀疑。我因它和组里人闹翻,我不知道大家夸它是出于真心还是客气,我甚至在完成后不忍心重看,为什么它看起来那么尴尬和幼稚?这些都是我埋在心里的话,因为我发现我竟然不懂了。
可能我看电影太少了,拍的时候也是凭着感觉在走,不懂什么新浪潮啊长镜头美学,可能是我能力不够,缺乏对社会和现实的认知,写故事有点想当然了,导致这个片子大而无当很空虚。可能,可能的原因太多了。
可能我真的,不太想工作。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写出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我究竟适合去做那个职位?太多数人认为我可能会去拍拍剪剪,但只有我知道,我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去想怎么把这个镜头玩出新意,我喜欢研究的是,哪里剪一刀会改变整个片子的节奏。其实我根本不懂摄影,我只是因为没有人,我喜欢剪辑,只是因为我觉得重新创作太有意思了。
怎么扯那么远了?总之,在技术论充斥的环境中,我退却了。我想把自己囚禁在书斋中,去逃避我其实是一个在很多人眼中名不副实的真相。于是我想让自己有点东西。
我怎么那么怂。
而我今天重新回过头来看《九月》,发现,我更喜欢之前那个自己了。因为我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什么叫做“有可以诉说的东西”?电影是用来讲道理的吗?文以载道是中国士子们几千年的传承。但是中国的“文”是诗词,是曲赋。中国古代最好的文章,是《诗经》。就连孔子也是述而不作,老子云“大道不言”“道可道,非常道”,我是不是陷入了另一种“技术决定论”?《九月》的问题有很多,但是它有一个非常好的点,那就是它传达了我彼时彼刻的感觉。或许说,这本来就是我创作的目的啊?
我又重新看了之前写的那几篇文章。顿觉,虽然思考不全面,但是总有股劲在。今天的我,是不是有点走岔了?做事前先否决自己,是因为总想苛求完美。可是何人不在泛流中?
说实在话,看到自己写的那则小故事《隐居》,觉得真的蛮符合我此刻的心境,想起了王阳明格物致知的故事,雾中风景,怎么能看明白?这世界的上的事,难道真的能看明白么?
有时候看那些所谓哲学家争来争去,看明白也就很容易懂了。其实读书多就一个好处,可聊的多,可佐证的多,可借用的多,毕竟比自己有才的人多得多。但是人生真正的问题,可有确定的答案吗?能够想到,能够选择一条路去走,就是答案了。像那首著名的歌:答案在风中飘扬。
所以我决定,在风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