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心灵奇旅》这部动画电影,里面的导师对主角Joe说:
所谓的“梦想不是实现某个目标,不是欲望,而是做某件事情时的激情”。
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三思。
在影片中,Joe他认为,只有梦想才是值得的,否则就是平庸的生活。
他开始的人生,认为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是梦想的垫脚石,都是平凡到枯燥乏味的,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的人生观导致其心理上认为,整个日常生活都成了他想要解脱的。其中,Joe作为导师要引导的另一个配角在开始则是更甚:认为人活着没有意义,甚至都是痛苦的。极端的人生观导致其在心理上,所有不想要的东西,在其内心都是“怕”要得到的生活,是“恐惧”的。这也就是我们心理学上常说的恐惧和焦虑的来源。
人类的大脑就是这样一种机制:1.想要的,表达为“梦想”,这是我们想要追求的【所谓的幸福与快乐状态】;2.不想要的,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不想要的无奈”,表达为“恐惧”,这是我们想要逃离与解脱的。
Joe就是把音乐的梦想过度地投射到“想要的结果”上,投射到实现他的自我欲望上。
梦想本身没错,但是把所有注意力与精力投射到获得一个自我想要的“辉煌结果”时,这个想要的结果,就成了他的“梦魇。
这就是“想要的欲望对真正梦想的遮蔽”。
它源于自我欲望的“想要必然会产生恐惧的怕”,怕“被消灭感”,它激发了人类在丛林时代的危险感,这是基因对每一个人的规定性,而这样的感觉最大的问题是,当下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了我们着急的,想要赶快做完的事情。
这就是着急之心,我们的恐惧中心,我们怕的东西。
我们的所有负面情绪,特别是强烈的焦虑感就来自于我们过高的欲望;
所有麻烦事,均源自于这个“着急之心”;
这个就是内外环境作用下的“大现实”,是人生第一大关,我国古代老子说的无为与克己利他的目标正是它。
这也正是我们每天所要反思、解决的第一大问题——“大现实”。而它的目标,正是解决一直以来在潜意识层面不自觉驱动我们的恐惧之心,表达为我们日常的不自觉焦虑感,不自觉地紧张,着急与烦躁。
越着急之人,就越不断地在“出击”,不断地在“行动”,但是却从来没有耐心静下来整顿内心,整顿经历与知识,因为当他坐下来的时候,发现这股焦虑感强烈的笼罩自己,然后我们就会继续的赶快的读书,赶快的做项目,赶快的....
我们的所有问题不是别的,正是这种“怕”:
想要的就一定会怕;欲望越大,你越怕;
结果,人就会变得越“愚蠢”。在相同资源的情况下,过多焦虑,情绪脑会占住你理智脑更多的血液和氧气,使得理智脑充分思考的资源受到了挑战。
欲望所形成的现实对人最大的束缚就是焦虑感,它使得我们因此不得不疯狂地奔波,而这正是调动前额叶资源最大的障碍。
当我们把梦想定义为实现某个“想要的目标”时,这个自我目标就会成为我们的束缚,这种“想要”会形成一种恐惧驱动力,使得我们的注意力都在结果上,特别是,它所触发的情绪扰乱,跟我们在动物丛林时代的“被消灭感”是一致的。
这种负面情绪所形成的焦虑感,会无时不刻强烈地笼罩着我们,欲望越大,扰乱得越厉害。
正是这个东西在扰乱着我们,阻碍着我们的智慧。
人这一生只有迷恋和执念于现实,获得所谓的荣誉、地位、金钱、美色等,结婚生子,延续基因,过上美好的生活,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这才是成功吗?
这样的「成功」,真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吗?我们都要千篇一律去追求这些约定俗成吗,不能有其他追求或者其他想法吗?
为什么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呢,凭什么要让别人定义你的人生,凭什么要让主流思想绑架你呢?活着是给自己看的,为什么不能是自己想要的舒服的样子呢?
当你可以保证自己的温饱之后,又发现哪怕穷尽一辈子的努力,由于你的基因,后天的环境,运气机遇等等一切,你都不可能成为优秀卓越的精英,那又怎么样生活呢?
你可以去追求梦想,但不要忘记享受生活,回归生活本身。
有时候,没有目标不可怕,怕的是那些为了追逐一个目标不停地奔跑,最后迷失了自己的人。
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许会有遗憾,但能够从自己当下做的事情中,找到意义所在,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目标的实现?
“生命的火花不是目标,而是对生活的热情。”
活着就是感受当下。
当我们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活着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