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套书于我来说,已经成了鸡肋。一方面想知道各个人物的结局,尤其是“寒蝉”这个幕后黑手的秘密;一方面却又因为文本的写作问题,几次三番有弃书的冲动。
这个书说是写得不好么?也不是。而且在“谍战”这方面,一部比一部来的复杂,一部比一部来的精妙。而且一部比一部更让人觉得危机重重。像是这一部,则干脆指向了暗杀孙权。
但是就是这个样,看起来还是觉得非常疲倦。
二
在第一部中,前方的战争和后方的锄奸是紧密联系的。谍报工作和前方的战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是真空的谍报工作,前线后方之间的剧情是紧密互动的。这种写法,虚构的谍报工作在真实的战争背景中,其真实性也更加让人投入。人物的动机与行为也能够有所寄托,能有很强的代入感。
但是在后两部来说,尤其是本部来说。夷陵之战是蜀吴之间重要的战争,是荆州事件之后,政治冲突的极端化解决。包括在上一部中,恰恰也是围绕着荆州之战展开。而在本部之中也应该顺承着上一部的谍战继续,但是结果却是又另起炉灶。在第一部之中,定军山之战是蜀魏之间的争斗,故事在魏国展开;在本部之中,夷陵之战同样涉及了蜀国,而谍报工作则是于吴国展开。在结构上,两者本可以对称展开。结果在这一部中,确实一头沉,大量的剧情是有关谍报的。当然前方也有军事的描写,但是陆逊朱然等人的军事进攻,与后方的谍报工作几乎无涉。而同时,蜀国虽然对吴国进行了间谍的渗透,这其中也并没有对军事工作的影响。
这种结构上的偏颇,已经逐渐的失去了“三国”这个外壳的意义。开始走向了单纯的间谍小说。
三
如果单纯的间谍小说,这样写的话当然可以。许多的类型小说,都是抛开具体的历史事件,完全的架构一个虚构的世界之上。可是《三国谍影》在这方面只做到了一半。一方面想要借力真正的历史事件,增强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一方面却又要将这部分假装看不到,将所有的重心放在间谍故事上。而最关键的恐怕就是,这个间谍故事讲的并不是那么的完美无,所以也就很难从借用的历史架构中剖离出来,结果就造成了如今这种臃肿的两头不靠。就举一例,目标如果是刺杀孙权,为什么之前还要大费周折的制造命案呢?这不反而是引起了人们的警觉么?
四
还有最后一部,就是大结局了。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都希望最终的故事能够脱去对三国故事的依赖,而成为单纯的精彩的间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