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从我们学校图书馆下面的那条路上走过都可以看到很多被踩死的不知名的小虫子,一路走过看到它们悲惨的死状,有的被踩成了一张薄纸,有的刚被踩死不久还存有一点生命气息在做最后生的挣扎。以前看的这些小生命的尸体会觉得很平常,无关痛痒,偶尔感叹一声谁让它们运气差那么倒霉呢?可是最近朋友圈里出现很多众筹的链接,很多在与死神对抗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
小虫子的生命随时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我们人何尝不是呢?突如其来的不幸都会让我们措手不及。今天看完了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是一个关于死亡关于爱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又一次开始了对死亡这个词的思考。
故事里的男主人公崔斯坦是一位摆渡人,他的职责是帮助死了的人的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而女主迪伦就是他要引领的一个灵魂。故事发生在他们之间,让有了很多的触动。我真是对作者的想象力感到钦佩不已,有那么一个神奇的大脑,装得下整个时虚时实的时空。还对作者驾驭文字对文字运用自如的能力肃然起敬。这是一本那起来就想着看完的书,越往后看,甚是好看,时不时被一些语言碰撞到了心脏,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有时好像碰到了自己的胳肢窝,痒痒得让人发笑,而且还是停不下来的那种。
故事继续下去,心里这种感受就越强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就是感觉人死了之后,只不过就是去到了另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而且到了这个地方之后我们要重新过上另一种生活,会遇到这个地方不同以前的人,他们将会成为我们接下来的生活里的一种元素。也许我们还有着在人世的一些回忆,还记得曾经生命重要的人的样子,可是我们再也无法回去了。一般我们足够幸运不是一出生就夭折的,在人世走过一遭的人或许都明白生命短暂和无常。所以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不是欣然接受的就是无奈接受的,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到最后,人要是真有灵魂,那我想他一定是坦然接受的。或许人死后,最难过的撕心裂肺的,最不舍的捶胸顿足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还在人世间还会爱我们很久的人,只不过这份爱以后只能埋藏在他们不可触及的心底深处了。当初奶奶离开时,我所感受到的痛所有的不舍,全在了当时想把这个世界毁灭的那个一瞬间里。但之后才可笑的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与天地相比,我只不过是一条微不足道的蝼蚁,又有什么力量可以与之抗衡呢。生命是如此这般脆弱,说没了没了,生活是这般无常,死别说来就来了,毫无征兆,猝不及防。
既然是这样,世间万物都逃不过这个自然规则,那面对死亡,真的那么让人害怕恐惧吗?
不管怎样,我还是怕死去,我怕死的时候我还是舍不得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很爱的人;我怕我死的时候我不甘心,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没去很多要做的事没时间去做了;我怕我死的时候我在后悔,悔恨自己在世的时候不好好把握终此一生都碌碌无为;我害怕看到家人在我的葬礼上痛哭的样子,那样我就更不能安心更舍不得走了。。。。。。如果是这样我还是很害怕死去的。倘若最后能够有一个好好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方式,或许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吧。
生命这般脆弱,生活这般无常,我们终究会死去,难道我们就浑浑噩噩随便在这个世界走一遭?那这样未免浪费了来这个世界看看的机会,生命虽然脆弱但也是坚韧的,生活虽然无常但依然有幸福有精彩的时候。
即使我们终究会死去,我们依然
爱家人,感恩朋友,会对别人微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
多学点东西,不吝啬自己的努力,多接触一些渐渐会变熟悉的陌生人,多去一些地方,可以是脚能够达到的地方也可以是它不能到达的地方;
要一直有一颗跳动的心,对这个世界好奇,并坚定不移地记得最初的真心,不轻易放弃让自己慢慢变得更好的时机。怀有对未来自己的期待,去全力以赴追逐自己想要的;
要开心,偶尔发发脾气,但心要宁静;
做人不卑不亢,做事不慌不忙,不够聪明,但要脚踏实地;
趁着余生还有时间,多看点书,多做点有趣的事,做一个心里阳光的人;
真心去喜欢一个人,然后到很久很久;
找一个慵懒的午后,和阳光来一场旅行;
与四月的早晨,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
……
刘媛媛有一篇演讲《我该如何存在》,她在这篇演讲中说我们不该因为生命的无常就去放弃追求坐地享受,相反的,我们需要有一个追求来帮助我们减少对死亡的恐惧。
就算我们人生的最后的结局是死亡,我们依然要用心的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