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贫穷,让我在上学的那些年一直都很努力,从小学到高中,从来都是班里的尖子生,高中毕业考上了本省的211大学,大学期间为了奖学金也是拼命。别人大学期间都在参加社团活动,吃喝玩乐扩展人脉的时候,我还在傻傻的为了奖学金而努力,因为穷,不敢问爸妈要钱买电脑,而同学们都已经开始用电脑学习各种软件了,我还没钱买电脑。天天早起去上课,吃完晚饭去图书馆自习到十点多回寝室睡觉,为了将来的简历上可以写上自己的成绩,为了得到那笔够我买电脑的奖学金。那时候特别自卑,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兼职挣到买电脑的钱,直到现在依然是特别特别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因为害怕被人看不起,不愿意跟人接触,不会说话,出去兼职遇到侃侃而谈的人总是很羡慕,自己只能假装淡定地看着别人神采飞扬的样子,其实内心里特别难过,为什么别人活的这么自信,我却活的这么小心翼翼。兼职过两次以后再也不想去了,怕接触到自信的人,跟他们比,心里很煎熬。后来终于得了奖学金,打电话给妈妈说的时候,激动地哭了。记得高三那一年,每天早上起床全宿舍都跟打仗一样,比谁先到教室,洗漱五分钟内搞定,赶到教室看书,吃饭能让人帮带就帮忙带,不能就自己买回来边看书边吃,晚上看书到十二点睡觉,天天都睡不够,身心俱疲,哭了好几次,但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咬牙坚持。可能有人觉得这算什么,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或许不是因为辛苦而哭泣,而是因为贫穷逼着我向前而哭泣。有人说,读书吃的苦根本不算苦,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吧。
现在流行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句话其实真的没错,贫穷让我很多事情不敢想不敢做,一头死脑筋的扎在课本里,目光短浅地为了拿到一份奖学金,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学习。思想被局限在了狭窄的课本里。很多人说中国人被教育扼杀了创造力,其实不是被教育扼杀,而是自己选择了一个角落钻进去,觉得这个角落很舒适,便不想再出去发现更广阔的空间。是我的选择,贫穷让我目光短浅地选择了这么个舒适的角落。
毕业后找了外企,干着小职员的工作,但是工资在同期的伙伴当中算是中上偏高的,公司福利也很好,虽然在这个公司干着没有含金量的活儿,什么都没学到,但是在这个舒适区里,我一呆就是六年,期间结了婚,跟老公一起买了房买了车,生个孩子,觉得过得跟大部分同学相比还不错,终于不算贫穷了。直到今年发现孩子病了,才不得不从这个舒适区走出来。然而走出来以后,又被贫穷逼到了崖边。
发现孩子病了至今半年过去了,我每天带着孩子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孩子需要在医院输液,上各种训练课。每堂课半个小时,我每天抱着他各个教室跑,每天也是排的满满当当。每天还要算计着钱怎么能少花点。刚开始几个月还有点积蓄,还没那么紧巴巴,可是后来架不住孩子每天的治疗费要好几百,生活费交通费,水电费,柴米油盐花费,一个月下来,老公的工资就干干净净了,还欠了别人十万块钱。对于工薪的老公,和全职妈妈的我来说,日子又开始艰难起来。贫穷又找上门来了。
我们需要钱。不仅仅是因为现在需要给孩子治疗,需要给他一个好的环境,更因为,我们的孩子会长大,他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能不能过好,我们都不知道,只能多挣钱,让他将来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
今天写的,自己都感觉没头没尾的。我家孩子到底什么病这个因为涉及隐私,我不想多说。我坚信我们的陪伴和爱会让他好起来的。我永远爱他祝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