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求助,心情很沉重,我以为跟疫情有关,然而心情的压抑,愤怒,无奈,确是来源于和父母的相处。
她说,往年不管多期待回家,初二过后,她都会和朋友约饭、逛街、看电影,待在家的时间就不是很多,然而,这个特殊的春节里,疫情风声鹤唳,全国人民共度时艰,当然,也就意味着和父母有更多的相处。
关门在家,不和父母互动吧,父母又说自己性格内向不合群,不尊重长辈,难得回家也不聊聊天,互动吧,开始催婚,挑剔,于是各种郁闷,纠结,无语轮番登场。
为了不让父母总觉得生这个女儿没用,她一遍遍说服自己,要听话,不冲突,却在这种压力下让自己一次次的内耗,最后变得心情无比沉重。
随之而来的还有困惑,当自己一个人在外生活工作时,会很想家;但当回到父母身边,一切又很痛苦。
比如早上起床晚了,父母就会开始责怪睡得晚,起得晚对身体不好,早餐没好好吃,伤身体,好吧,那午饭就准时吃,然而父母又要开始说,那么晚才吃早餐,现在就吃的下午餐?
明白了,逻辑很清楚,怎么做都存在错误。
在家是各种的不理解,挑剔,然而分离时却又无比深情,经常让她启程的同时带着深深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来源于没日日侍奉父母的“大逆不道”。
让人更加遗憾的是,如果,你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你就会发现,这些“沉重”之感,并不只是局限于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
比如在开心的时候,总想不开心的事情,担心,如果自己一直这么开心,那么,“坏的事情”就会发生;容易悲伤、敏感,有时还容易愤怒。
曾经在讲座上有家长提出,孩子洗澡总是洗得很开心,很久,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莫名的生气,担心浪费水,担心孩子着凉,于是总会上演一出鸡飞狗跳,最后以自己发火,孩子大哭收场。
我问她是否做过现实检验,就是如果这么洗下去孩子是否一定会生病,这么个洗法一个月下来水费是多少?
她愣住了,孩子身体很好,小学以后都很少生病,家里的水费也不是很高,也有这个经济能力。
随着不断的引导,她开始发现小时候她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而她的父母也是这样的处理模式,她内心深处的恐惧迫使她一次次在重复着父母的育儿方式,她也不能理解孩子为何可以这么快乐,在她的潜意识中,快乐是需要努力奋斗的。
心理学家荣格说,当潜意识还没进入意识前,这就是你的命运。
所以一旦将潜意识中的内容意识化,我们的意识范围就得以不断扩大,这本身就带来疗愈作用。更重要的是,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不要再将创伤复制传播,同时,相信,我们有能力创造自己的世界,有能力创造幸福。